本文探討的議題為何?
在許多文化中,生產後讓母親與嬰兒在一起 (同室) 或是將其分開皆是常見的傳統做法。在 20 世紀初期的工業化國家,醫院成為了生產的主要地點,進而建立了母嬰分開照顧的形式:新生兒僅會在哺乳時被帶到母親身邊,其餘時間皆被安置於與母親分離的育兒室,母嬰同室則越來越少見;但在產後早期,母親與嬰兒之間的接觸與互動量可能會影響母乳哺育的時間長短。
為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
嬰兒出生後與母親分開可能會減少母乳餵養的頻率,進而減少母乳產量;而在整個住院期間與母親在一起的嬰兒會更頻繁地吸吮乳房,因此增進親密感,分開照顧可能會讓母親得到休息並減輕壓力,這也可能會提高母乳產量,自 1991 年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母嬰親善醫院提出母嬰同室的建議後,許多醫院開始讓母親和嬰兒待在同一個房間裡。本系統性文獻回顧藉由隨機對照試驗來評估同室照顧或分開照顧是否能增長母嬰出院返家後母乳餵養的時間。
我們找到了哪些證據?
最近一次搜尋為 2016 年 5 月 30 日,並未發現新的符合此回顧的研究,目前僅有一項研究納入此文獻。
我們分析了一項有 176 位女性參與、提供在出院返家後純母乳哺餵率的試驗,我們發現低品質證據顯示,在出生後將母親和嬰兒同室照顧直到他們出院可以增加出生後四天的純母乳喂養率;但在嬰兒 6 個月大時接受任何母乳喂養的比例在兩組之間則沒有差異。
這代表什麼?
我們發現幾乎沒有證據支持或反對嬰兒出生後同室的做法,尚需要一項隨機對照試驗並提供包括母乳喂養的持續時間在內的所有重要結果。
翻譯者:陳柏宏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