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式對比監督中心式心臟復健

文獻回顧問題

我們針對患有心肌梗塞(流向心臟的血液停止供應)、心絞痛(胸痛)、心臟衰竭(心臟無法正常地將血液運送到全身)或接受過心臟血管重建(恢復血流的手術)的成年人,進行以家庭為中心的心臟復健計劃(包括使用數位技術(例如網站和應用程式))與監督中心式心臟復健計劃進行了比較。

背景

心臟復健旨在透過運動、教育和心理支持相結合,使心臟病患者恢復健康。傳統上,在心臟事件發生後向人們提供以中心為基礎的心臟復健計劃(例如在醫院、體育館或社區/運動中心)。而目前推出了包括數位平台在內的居家式心臟復健計劃,以增加機會和參與。

文獻搜尋日期

我們的搜尋截至 2022 年 9 月。

研究特性

我們檢索隨機對照試驗 (試驗隨機分派參與者至兩個或更多治療組中的一組),觀察以居家式 (包括數位/遠距醫療技術) 與以監督中心為基礎的心臟復計劃治療成人心臟病的成效。

我們納入了 24 項試驗(共 3,046 位受試者)。我們還發現了另外 9 項研究和 14 項註冊的試驗,但它們正在進行或尚未納入分析。大多數試驗規模相對較小(參與者中位數為 104 人,範圍:20 至 525)。受試者的平均年齡從 51.6 到 69 歲。女性僅佔招募參與者的 19%;其中有 4 項試驗不包括女性。所有試驗包括以中心和家庭為基礎的進行模式,需要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的監督(親自或遠端)。4 項試驗使用數位/遠距醫療技術來支持他們居家進行。

試驗招募的診斷各不相同:9 項研究包括患有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混合群眾;6 項研究涉及經歷心臟病/心肌梗塞者;4 項研究涉及血管重建後;5 項研究涉及患有心臟衰竭的人群。

主要结果

我們發現,從死亡人數、運動能力和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來衡量,家庭式和中心式心臟復健計畫的益處相似。需要進一步的數據來確認家庭/數位和遠距醫療和以中心為基礎心臟復健的這些短期影響,是否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持續。

證據品質

證據品質的範圍從低(總死亡率)到中等(12 個月以上的運動能力以及與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品質評估低的主要原因是研究報告品質差。

翻譯紀錄: 

翻譯者:陳禕瑋 (花蓮慈濟醫院,外科專科護理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