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循证心理干预措施

本综述的目的是评估旨在预防抑郁症发作和减轻现有抑郁症状的循证心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哪些人会关注本系统综述?

参与公共卫生计划的人员、学校人员和心理健康临床医生。

为什么本综述很重要?

抑郁症很常见。它对年轻人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并且给整个社会带来高昂的成本。找到一种预防抑郁症发作的方法可能会对年轻人的抑郁症负担产生重要影响。

本系统综述旨在回答什么问题?

旨在预防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心理抑郁预防计划是否有效。

本综述纳入了哪些试验?

我们纳入了83项基于证据的心理治疗干预研究(特别是随机对照试验),这些研究(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CBT)和第三波CBT、人际关系疗法)的具体目的是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对于中期随访(长达12个月)时的抑郁症诊断的主要结局,有32项试验,涉及5965名受试者;对于抑郁症症状(自我评价)的主要结局,有73项试验,涉及13829名受试者。

综述中的证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发现,与任何比较组相比,心理抑郁症预防计划对抑郁症预防有较小的积极获益。试验的方式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结果表明,与注意力安慰比较组(一种对照干预,控制非特定因素,如参与试验和研究人员的关注)相比,这些计划没有效果。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实施抑郁症预防计划。然而,根据有针对性的抑郁症预防计划所见的效果(尽管对照组不足),我们建议开展进一步研究,以测试抑郁症预防计划在已经出现一些抑郁症状的年轻人群中的有效性。此类试验应该将干预与注意力安慰比较组进行比较,并测量是否可以长期预防抑郁症。他们还需要考虑这种方法是否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实现。此外,他们应该考虑并衡量干预是否会产生有害后果。

作者结论: 

总体而言,结果显示,抑郁症预防具有微小的积极益处,无论是对于干预后自我评价的抑郁症状的主要结局,还是长达12个月(但不会超过)的抑郁症诊断。获益需治病例数估计值(NNTB=11)与其他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相比效果良好。然而,使用GRADE框架,证据质量为中等到低质量,且结果不一致。与注意力安慰对照相比,向所有人群提供的预防规划显示出明显的缺乏效果。针对目标人群(尤其是根据抑郁症症状选择的人群)实施的干预措施具有更大的效果,但这些干预措施很少使用注意力安慰比较,并且在实施有针对性的计划时存在实际困难。我们的结论是,仍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实施抑郁症预防计划。

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于我们当前的知识空白。鉴于与注意力安慰对照相比,普遍干预措施的证据相对缺乏,并且普遍干预措施的良好有效性试验结果不佳,我们认为任何未来此类试验都应使用可靠的注意力安慰比较组在目标人群中测试抑郁症预防计划。作为主要结局的抑郁症以及临床医师评定的抑郁症应进行较长期的评估。这样的试验应该考虑可扩展性以及干预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抑郁症在年轻人中很常见。它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并与自残和自杀有关。预防其发生将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进步。这是最近更新于2011年的Cochrane系统综述的更新版本。

研究目的: 

确定基于证据的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CBT)、人际关系疗法(interpersonal therapy, IPT)和第三波CBT)是否能有效预防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ochrane常见精神障碍组专业注册库(Cochrane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Group, CCMDCTR,截至2015年9月11日),其中纳入了来自以下书目数据库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 Cochrane图书馆 (所有年份)、EMBASE(1974年至今)、MEDLINE(1950年至今)和PsycINFO(1967年至今)。我们检索了纳入的试验和综述的会议摘要和参考文献列表,并联系了该领域的专家。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基于证据的心理预防计划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与任何比较对照进行了比较,这些试验针对的是5至19岁的年轻人,他们目前还不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作者独立评估了纳入的试验并评估了其偏倚风险。 我们调整了样本大小以考虑聚类设计和多重比较。我们联系了试验作者以获得更多需要的信息。 我们使用GRADE方法评估了主要结局的证据质量。

主要结果: 

本系统综述共纳入83项试验。大多数试验(67项)是在学校环境中进行的,其中八项在学院或大学进行,四项在临床环境中进行,三项在社区中进行,四项在混合环境中进行。其中29项试验是在未选择人群中进行的,53项试验是在目标人群中进行的。

对于中期随访(长达12个月)时抑郁症诊断的主要结局,有32项试验涉及5965名受试者,与未接受干预的受试者相比,接受干预的受试者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风险差(risk difference, RD)=-0.0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05, -0.01;P值=0.01)。根据GRADE标准,我们将该证据评定为中等质量。共有70项试验(73个试验组)涉及13829名受试者,对干预后时间点抑郁症状(自我评价)的主要结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干预措施具有较小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sed mean difference, SMD)=-0.21, 95% CI [-0.27, -0.15];P值<0.0001)。这种影响持续到短期评估点(长达三个月)(SMD=-0.31,95% CI [-0.45, -0.17];P值<0.0001;16项研究;1558名受试者)和中期(4至12个月)评估点(SMD=-0.12,95% CI [-0.18, -0.05];P值=0.0002;53项研究;11913名受试者);然而,在长期随访中这种影响不再明显 根据GRADE标准,我们将该证据评定为低至中等质量。

关于人群类型是否改变了总体效应,本综述的证据尚不清楚。对抑郁症状的总体效应有统计学显著的调节作用(P值=0.0002),但对抑郁障碍无统计学显著的调节作用(P值=0.08)。在普遍人群中实施的试验对抑郁症诊断没有影响(RD=-0.01,95% CI [-0.03, 0.01]),对抑郁症症状有轻微影响(SMD=-0.11,95% CI [-0.17, -0.05])。对于在目标人群中实施的试验,干预具有统计学上显著的有益的效果(抑郁症诊断RD=-0.04,95% CI [-0.07, -0.01];抑郁症症状SMD=-0.32,95% CI [-0.42, -0.23])。值得注意的是,缺乏针对目标人群的安慰对照试验(没有针对抑郁症诊断的试验,有四项针对抑郁症症状的试验)。在普遍人群中实施的试验中,许多试验采用了注意力安慰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始终没有效果。

翻译笔记: 

译者:桑楠(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0级英语(医学)方向),审校:尹珩(北京中医药大学20级英语(医学)),2024年6月7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