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进入技术

系统综述问题

Cochrane系统综述作者评价了不同腹腔镜进入技术在妇科和非妇科手术中的获益和风险。

研究背景

腹腔镜检查是一种使用腹腔镜的手术(一个末端带有灯和摄像头的细管,类似于望远镜),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通过肚脐处或附近的一个小切口(0.5厘米至1厘米)进入。摄像头可以将图像投射到外部屏幕上,这可使外科医生直接看到盆腔和腹部器官。这样就可以进行微创手术,该手术使用更小的手术工具且不需要大切口。当进行腹腔镜检查时,气体被轻轻泵入腹部,以增加相机和工具的工作空间。为引入腹腔镜而做切口的方法可能会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尽管腹腔镜检查通常是安全的,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包括周围血管或肠道的损伤。这些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手术的第一步,即用专门的仪器刺穿腹壁以充入气体时。不同的医生使用不同的专业仪器和技术。

研究特征

综述作者纳入了5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有9865受试者接受了腹腔镜检查。这些随机对照试验对比了25种不同的腹腔镜进入技术。纳入本系统综述的受试者包括男性、女性和儿童,他们因一系列妇科和非妇科疾病而需要进行腹腔镜手术。这些研究中大多纳入了低风险受试者,许多研究排除了高体重身高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和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五十七项研究中有五十三项未提及资金来源。有2项研究在试验期间通过补助金或免费使用医疗设备获得了业界的资助。两项研究获得了政府资助。证据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1月。

主要结局

证据不足以表明开放式技术与封闭式技术相比,在失败率、血管损伤或内脏损伤或其他主要并发症方面是否存在组间差异。

封闭技术对比显示,与气腹针穿刺技术相比,使用直接套管针穿刺技术可以降低了穿刺失败的风险(8项随机对照试验;3185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证据表明,在每1000名接受手术的受试者中,气腹针组有65名受试者穿刺失败,而直接套管针组中的穿刺失败率为11名至22名受试者(即使用直接套管针与气腹针进行操作相比,每1000名受试者发生的穿刺失败事件减少43至54例)。证据不足以表明各组之间在血管损伤、内脏损伤、实体器官损伤或其他主要并发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证据不足以表明直接进入和气腹针进入在血管损伤或内脏损伤发生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同样,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直接进入和开放式进入在内脏损伤、实体器官损伤或进入失败的发生率上是否存在差异。

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径向扩张式套管针与非扩张式套管针在血管损伤、内脏损伤或实体器官损伤的发生率上是否存在差异。

其他研究对多种其他腹腔镜进入技术进行了对比,但所有证据质量都极低,并且证据不足以证实使用一种技术优于另一种技术。

总体而言,证据不足以证实使用一种腹腔镜进入技术优于另一种。研究人员指出了与气腹针进入失败相比,直接套管针进入更具优势。任何对比研究都没有报告死亡。

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价进入技术的安全性,并研究不同技术的主要并发症风险是否不同。

证据质量

大多数证据质量极低;主要局限为不精确(由于样本量小和事件发生率极低)以及与研究方法报告不良相关的偏倚风险。

作者结论: 

总体而言,证据不足以证实使用一种腹腔镜进入技术优于另一种技术。研究人员指出了与气腹针进入失败相比,直接套管针进入更具优势。大多数证据质量极低;主要局限为不精确(由于样本量小和事件发生率极低)以及与研究方法报告不良相关的偏倚风险。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腹腔镜检查是许多外科专业的常见手术。腹腔镜检查引起的并发症通常与初次进入腹部相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包括对脏器的损伤(例如肠、膀胱)或血管损伤(例如腹壁大血管和腹壁前血管)。关于腹腔镜进入腹膜腔的最佳方法目前尚未达成明确的共识。

研究目的: 

系统综述旨在评价不同腹腔镜进入技术在妇科和非妇科手术中的获益和风险。

检索策略: 

我们在2018年1月检索了Cochrane妇科和生殖(Cochrane Gynaecology and Fertility,CGF)组专业注册库、CENTRAL、MEDLINE、Embase、PsycINFO和试验注册库。我们还检索了所获文章的参考文献。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对比一种腹腔镜进入技术与另一种技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RCTs)。主要结局为常见并发症,包括死亡率、大血管及腹壁血管损伤、膀胱或肠道的内脏损伤、气体栓塞、实体器官损伤和进入失败(无法进入腹腔)。次要结局是腹膜外进气、套管针部位出血、套管针部位感染、切口疝、大网膜损伤和子宫出血。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独立筛选研究,评价了研究的偏倚风险,并提取了资料。我们用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的Peto比值比(Peto odds ratios,Peto OR)来表示研究结果。我们采用I²统计值来评价统计学异质性。我们使用GRADE方法评价了主要对比的总体证据质量。

主要结果: 

本系统综述共纳入57项RCTs,包括4项多臂试验,共涉及9865名受试者,并评价了25种不同的腹腔镜进入技术。大多数研究选择了低风险受试者,并且许多研究排除了高体重身高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有腹部手术史的受试者。研究人员未发现主要血管或内脏并发症存在差异的证据,这正如我们的预期,因为事件发生率极低,且样本量过小,我们无法确定罕见但严重的不良事件中可能存在的差异。

开放式进入对比封闭式进入

十项研究气腹针穿刺的RCT将血管损伤作为结局进行报告。共1086名受试者,报告了10起血管损伤事件。四项研究开放式进入技术的RCT报告了血管损伤作为结局。共376名受试者,报告了0起血管损伤事件。这并非直接对比。在气腹针和开放式技术的直接比较中,没有足够的证据确定二者在血管损伤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Peto OR=0.14, 95% CI [0.00, 6.82];4项RCT;n=915;I²=N/A,极低质量证据)证据不足以表明内脏损伤(Peto OR=0.61, 95% CI [0.06, 6.08];4项RCT;n=915:I²=0%;极低质量证据)或进入失败(Peto OR=0.45, 95% CI [0.14, 1.42];3项RCT;n=865; I²=63%;极低质量证据)是否存在组间差异。两项研究报告了死亡率,但两组均未发生任何事件。没有研究报告气体栓塞或实体器官损伤。

直接套管针对比气腹针进入

试验结果表明,与气腹针穿刺相比,使用直接套管针可减少进入腹部的失败率(OR=0.24, 95% CI [0.17, 0.34]; 8项RCT; N=3185; I²=45%;中等质量证据)。证据不足以表明血管损伤率(Peto OR=0.59, 95% CI [0.18, 1.96];6项RCT;n=1603;I²=75%;极低质量证据)、内脏损伤(Peto OR=2.02, 95% CI [0.21, 19.42];5项RCT;n=1519;I²=25%;极低质量证据)或实体器官损伤(Peto OR=0.58, 95% CI [0.06, 5.65];3项RCT; n=1079;I²=61%;极低质量证据)是否存在组间差异。四项研究报告了死亡率,但组内均未发生事件。两项研究报告了气体栓塞,但两组均未发生事件。

直接进入对比气腹针进入

证据不足以表明血管损伤率(Peto OR=0.39, 95% CI [0.05, 2.85];1项RCT;n=186;极低质量证据)或内脏损伤率(Peto OR=0.15, 95% CI [0.01, 2.34];2项RCT;n=380;I²=N/A;极低质量证据)是否存在组间差异。试验没有报告我们的其他主要结局。

直接进入对比开放式进入

证据不足以表明内脏损伤率(Peto OR=0.13, 95% CI [0.00, 6.50];2项RCT; n=392;I²=N/A;极低质量证据),实体器官受伤(Peto OR=6.16, 95% CI [0.12, 316.67];1项RCT;n=60;极低质量证据)或进入失败(Peto OR=0.40, 95% CI [0.04, 4.09];1项RCT;n=60;极低质量证据)是否存在组间差异。两项研究报告了血管损伤,两组均未发生事件。试验没有报告我们的其他主要结局。

径向扩张式(STEP)套管针对比非扩张式套管针

证据不足以表明血管损伤率(Peto OR=0.24, 95% Cl [0.05, 1.21]; 2项RCT; n=331; I²=0%;极低质量证据)、内脏损伤(Peto OR=0.13, 95% CI [0.00, 6.37]; 2项RCT; n=331;极低质量证据)或实体器官损伤(Peto OR=1.05, 95% CI [0.07, 16.91]; 1项RCT; n=244;极低质量证据)是否存在组间差异。试验没有报告我们的其他主要结局。

其他研究对多种其他腹腔镜进入技术进行了对比,但所有证据质量都极低,并且证据不足以证实使用一种技术优于另一种技术。

翻译笔记: 

译者:屈可曼(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2020级英语中医药国际传播方向) 审校:马亚茹(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翻译硕士),2022年9月29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