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紧张型头痛

概要

证据显示,一个由至少六次治疗组成的针灸疗程对于患有频繁紧张型头痛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选择。

研究背景

紧张型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轻度发作可以通过止痛药充分治疗。然而,对某些人来说,紧张型头痛经常发生并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针灸是一种将细针插入皮肤特定部位的疗法。它起源于中国,现在在许多国家用来治疗紧张型头痛。我们找到了评价针灸是否可以预防紧张型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我们主要关注对治疗有反应的人数,有反应意味着他们头痛的天数减半。

主要研究结果

我们回顾了截至2016年1月发表的12项试验,涉及2,349名成年人。本次更新的综述中纳入了一项新试验。

在两项大型试验中,将针灸添加到常规护理或仅在发作时治疗头痛(通常伴随使用止痛药),在100名受试者中有48人的头痛频率至少减半;而仅接受常规护理的100名受试者中有17人的头痛频率减半。

在六项试验中,将针灸与“假”针灸进行了比较,在“假”针灸中,针刺入的部位不正确或不刺入皮肤。接受“假”针灸的100名受试者中有43名头痛频率减半;而确实接受针灸的100名受试者中有52名的头痛频率减半。研究结果主要来自一项高质量的大型试验(约有400名受试者),该试验表明真针灸的效果在六个月后仍然存在。真针灸和“假”针灸的副作用数量没有差异,或者因副作用而退出试验的人数没有差异。

四项试验将针灸与物理疗法、按摩或放松等其他疗法进行了比较,但这些都没有提供可用的信息。

证据质量

证据的总体质量为中等。

作者结论: 

现有结果表明,针灸可有效治疗频繁阵发性或慢性紧张型头痛,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特别是将针灸与其他治疗方案进行比较。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针灸常用于预防紧张型头痛,但其有效性仍存在争议。这是我们最初发表于 Cochrane图书馆 2009年第1期的Cochrane系统综述的更新。

研究目的: 

研究针灸是否a)比仅进行预防性治疗/常规护理更有效;b)比假(安慰剂)针灸更有效;c)与其他干预措施一样有效地减少患有阵发性或慢性紧张型头痛的成人的头痛频率。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截至2016年1月19日的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EMBASE和AMED。我们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上检索了截至2016年2月10日正在进行的和未发表的试验。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随机化后观察期至少八周的随机试验,试验比较了针灸干预与对照(仅治疗急性头痛或常规护理)、“假”针灸干预或其他预防性干预对患有有阵发性或慢性紧张型头痛成人的临床效果。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检查了试验合格性;提取有关受试者、干预措施、研究方法和结果的信息;并评估研究偏倚风险和针灸干预的质量。主要疗效结局指标是治疗完成后(随机分组后三到四个月)的反应(头痛频率至少减少50%)。为了评价安全性/可接受性,我们提取了因不良影响而退出的受试者人数以及报告不良影响的受试者人数。我们使用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对证据质量进行评价。

主要结果: 

共有12项试验(11项在先前版本中纳入,1项是新确定的)符合纳入标准,包括2349名受试者(中位数56人,范围10至1265)。

仅有两项大型试验(1265名和207名受试者)将针灸与急性头痛的常规护理或治疗进行比较,但对照组的基线头痛频率和治疗情况有很大不同。两项试验均未采用盲法,但试验质量较高(偏倚风险低)。虽然两项试验的效果大小估计存在很大差异,但接受针灸治疗组中头痛频率至少减少50%的受试者比例远高于对照组(中等质量证据;试验1:302/629(48%)与121/636(19%);风险比(risk ratio, RR)=2.5;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1, 3.0];试验2:60/132(45%)与3/75(4%); RR=11; 95% CI [3.7, 35])。没有研究评价长期影响(超过四个月)。

七项中等到高质量的试验将针灸与“假”针灸进行了比较(低偏倚风险);五项大型研究为一项或多项meta分析提供了数据资料。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受试者中,391名受试者中的205名(51%)治疗后头痛频率至少降低了50%,而“假”针灸组312名受试者中有133名(43%)治疗后头痛频率降低了至少50%(RR=1.3; 95% CI [1.09, 1.5];四项试验;中等质量证据)。随机分组后六个月的结果相似。退出率较低:接受针灸治疗的420名受试者中有1人因不良反应而退出,而接受“假”针灸治疗的343名受试者中有0人退出(六项试验;低质量证据)。三项试验报告了出现不良反应的受试者数量:接受针灸治疗的174名患者中有29名(17%),而“假”针灸治疗的103名患者中有12名(12%;比值比(OR)=1.3; 95% CI [0.60, 2.7];低质量证据)。

四项低至中等质量的试验将针灸与物理疗法、按摩或运动进行了比较(高偏倚风险);研究结果报告不充分。没有试验发现针灸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并且对于某些结局,结果稍微有利于对照组疗法。这些试验均未报告因不良反应而退出的受试者人数或报告不良反应的受试者人数。

总体而言,使用GRADE评价的证据质量为中等或低,降级主要是由于缺乏盲法和不同的效应大小。

翻译笔记: 

译者:张楠婷(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审校:尹珩(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级英语(医学)),2024年4月23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