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问题
我们对证据进行评价以确定在决定使用抗生素治疗囊性纤维化患者的突发症状时,哪种药敏试验指导的抗生素治疗更好;是对生长在黏液层(生物膜)还是生长在液体中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效果更好。我们想探究哪一种方法能够更好地指导抗生素的选择以及产生更好的临床结局。
研究背景
长期的肺部感染是囊性纤维化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抗生素的使用延长了囊性纤维化患者的寿命。医生通常通过对从患者身上采集的细菌样本进行药敏试验后指导抗生素的选择。这些细菌样本在实验室中进行液体环境下的培养。但实际上,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并不是在囊性纤维化患者肺部的液体中生长,而是在一种被称为生物膜的黏液层中生长。在治疗囊性纤维化患者的肺部感染时,对生长于生物膜中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可能会更好的指导抗生素选择并产生更好的临床结局。
检索日期
我们检索截止于2020年4月7日的证据。
纳入研究特征
我们纳入了两项试验,一项在美国开展(在临床状况稳定的患者中进行),一项在加拿大开展(在正处于肺功能恶化的患者中进行)。这两项试验共提供了78份痰液样本。这些样本在液体(34个样本)或生物膜(44个样本)中培养,样本在两种环境的培养的机会相等。受试者以及他们的临床医生在试验前或试验后都不知道每位患者的样本使用了那种方法进行培养。成人和儿童都纳入到试验中,平均年龄在20-30岁之间。在两项试验中,男女比例相等。大约有一半的受试者有两份Delta F508基因,每组中的这两个基因拷贝数量几乎相等。两组患者的平均肺功能相当。
主要研究结果
这两项试验的主要结局都是每一组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痰中减少的细菌数量。在任何一项试验中,两组患者在痰中细菌水平或肺功能改善无显著差异。在这两项试验中,每组都有相近数量的患者出现轻度至中度副作用。两项试验均没有报告严重的副作用。我们纳入的证据显示两种药敏实验并没有显著差异,且无证据表明分别接受两种方法选择的抗生素的患者出现任何副作用的几率是相等的。
证据质量
本评价纳入证据为高质量,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两组中,且受试者不知道自己的分组。这表明试验结果不会受到受试者的影响。
目前的证据不足以建议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治疗中,选择基于生物膜药敏实验结果的抗生素,而不是常规药敏实验。生物膜药敏实验可能更适合于研发新的、更有效的药物,之后可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
临床医生通常根据以浮游生物模式(生长于液体中)生长的细菌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用于治疗囊性纤维化患者肺部感染的抗生素。然而,相当多的证据表明,铜绿假单胞菌生长于囊性纤维化合并慢性肺部感染患者气道的生物膜(或者黏液层)中。因此,根据生物膜药敏试验结果而不是传统的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可能会改善囊性纤维化患者对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的反应。本文是对之前发表的Cochrane系统评价的更新。
比较生物膜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指导的治疗在伴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囊性纤维化患者中的疗效。
我们检索了Cochrane囊性纤维化临床试验注册库(Cochrane Cystic Fibrosis Trials Register),并检索了电子数据库和手工检索了期刊和会议摘要。最近检索时间:2020年4月7日。
我们还检索了两个正在进行的试验注册库,以及参考文献中的相关研究和综述。最近检索时间:2020年4月7日和2017年9月5日。
比较基于生物膜药敏试验的抗生素治疗与基于常规药敏试验的抗生素治疗囊性纤维化患者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两位作者独立筛选RCT,评估其偏倚风险,并从符合条件的试验中提取资料。此外,此评价的作者联系了试验研究人员,以获得更多信息。证据的质量通过GRADE标准进行评估。
检索确定了两项符合纳入标准的多中心双盲RCT,共有78名受试者(包括成人和儿童)。一项RCT是临床状况稳定的患者中进行的,另一项是在正处于肺功能恶化的患者中进行的。这两项RCT都前瞻性地评估了使用生物膜药敏试验能否改善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囊性纤维化患者微生物学结局和临床结局。主要结局是从抗生素治疗开始到结束时痰中铜绿假单胞菌密度的变化。
尽管干预措施在理论上时可行的,但这两项RCT的的资料并未表明,无论是在微生物结局还是肺功能结局上,生物膜药敏试验优于常规的药敏试验。其中一项试验还评估了肺功能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和时间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未显示出这些结局在两组受试者中有显著差异。两项RCT的偏倚风险总体较低,GRADE评估为中等到高等质量。
译者:付格格,审校:张帆(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 The Cochrane China Network Affiliat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2023年3月29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