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统综述的目的是什么?
本Cochrane系统综述的目的是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 LASEK)手术治疗近视是否优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手术。Cochrane研究者收集并分析了所有相关研究以回答上述问题,共检索到四项研究。
关键信息
对于治疗近视,LASEK或LASIK哪个更好尚不确定。
本系统综述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近视眼(俗称为近视)是一种难以清楚地看到远处物体的情况。近视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屈光不正(光线在眼睛视网膜上的聚焦不准确)类型。近视可以通过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来治疗。近视的手术矫正包括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 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等屈光手术。这两种手术均使用激光来塑造角膜(眼睛前部),以消除屈光不正并提供清晰的视力,而无需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
本系统综述的主要研究结果是什么?
Cochrane研究人员发现了四项相关研究。这四项研究中有两项来自中国,一项研究来自土耳其,一项研究不清楚它的来源。参与研究的受试者是年龄在18岁至60岁之间、患有轻度至中度近视的男性和女性。
这些研究仅提供了比较LASEK和LASIK的极低质量证据。目前尚不清楚这两种手术中的哪一种对视力或生活质量效果更好。没有关于手术有多痛苦的信息。关于有害效应的信息有限。严重的问题似乎很少见。在一项研究中,LASEK组中更多的人患有屈光回退(近视复发),LASIK组中更多的人患有过度矫正(从近视转变为远视)。
本系统综述的时效性如何?
Cochrane研究人员检索了截至2016年10月24日发表的研究。
总体而言,从现有的RCT来看,LASEK与LASIK相比在轻度至中度近视受试者中如何实现更好的屈光和视觉结果方面存在不确定性。需要设计良好的大型RCT来评价LASEK和LASIK治疗近视或近视散光的疗效或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程度。
近视眼,又称近视,是指光线沿视轴进入眼内,聚焦于视网膜前方,导致视物模糊的一种状态。近视可以通过框架眼镜、隐形眼镜或屈光手术来治疗。屈光手术的选择包括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 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两种手术均利用激光对角膜组织(眼睛前部)进行塑形以矫正屈光不正,且均在激光治疗角膜基质组织前制作角膜瓣。而LASEK的角膜瓣更浅、更上皮化,LASIK的角膜瓣更厚,还包括一些前基质组织。LASEK被认为是一种表面消融手术,与其前身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edecesso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非常相似。LASEK是作为PRK的替代品而开发的,用于解决用于与PRK上皮清创相关的疼痛问题。评价LASEK和LASIK的相对获益和风险/副作用需要进行系统综述。
评价LASEK与LASIK矫正近视的效果。
我们检索了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其中包含Cochrane眼睛和视力试验注册库(Cochrane Eyes and Vision Trials Register)(2016年第10期);MEDLINE Ovid(1946年至2016年10月24日);Embase.com(1947年至2016年10月24日);PubMed(1948年至2016年10月24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健康科学文献数据库(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Health Sciences Literature Database, LILACS)(1982年至2016年10月24日);
meta
对照试验注册库(meta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m
RCT)(
www.controlled-trials.com
),最新检索日期为2014年6月20日;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
www.clinicaltrials.gov
);检索日期截至2016年10月24日;和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 ICTRP)(
www.who.int/ictrp/search/en
);检索日期为2016年10月24日。我们在试验的电子检索时没有任何日期和语言限制。
出于本系统综述的目的,我们仅考虑了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是近视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在一只或两只眼睛接受LASEK或LASIK的随机对照试验。我们还纳入了双眼研究,其中研究人员随机选择受试者的哪只眼睛将接受LASEK或LASIK手术,并将另一只眼睛分配给其他手术。受试者为18岁至60岁之间的男性或女性,近视屈光度达12屈光度(diopters, D)和/或近视散光严重程度达3 D,并且既往无屈光手术史。
两位系统综述作者独立筛选了所有报告并评价了本系统综述中纳入试验的偏倚风险。我们使用二分类结局的风险比(risk ratios, RRs)和连续结局的平均差(mean differences, MDs)提取资料并总结结局。在试验之间不存在临床和方法学异质性的情况下,我们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来计算汇总效应估计值。当在meta分析中纳入少于三项试验时,我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当在试验中观察到临床、方法学或统计学异质性时,我们以叙述性综合方法规报告了我们的研究结果。
我们为进行系统综述确定了四项符合条件的涉及392名受试者的538只眼睛的试验,但只有三项试验(154名受试者)提供了结局资料用于分析。我们没有发现正在进行的试验。四项试验中有两项来自中国,一项试验来自土耳其,一项试验的地点没有报告。由于试验方法报告欠佳,大多数领域的偏倚风险尚不清楚;没有试验有协议或试验注册记录。三项试验入组受试者为轻度至中度近视(小于-6.50 D);一项试验仅纳入了严重近视(超过-6.00 D)的受试者。
证据表明,12个月时LASEK和LASIK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本系统综述的主要结局)是否存在差异尚不确定。基于一项57只眼睛的试验资料(极低质量证据),术后12个月UCVA为20/20的R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为0.96(95% CI [0.82, 1.13]),UCVA为20/40的RR及其95% CI为0.90(95% CI [0.67, 1.21])。在12个月的随访中,接受LASEK治疗的患者屈光不正不太可能达到0.5屈光度内的目标(RR=0.69, 95% CI [0.48, 0.99];57只眼睛;极低质量证据)。一项试验报告LASEK组单眼在6个月时出现轻度角膜浑浊,LASIK组无角膜浑浊(RR=2.11, 95% CI [0.57, 7.82];76只眼睛;极低质量证据)。所有纳入的试验均未报告术后疼痛评分或视力丧失、屈光不正的等效球镜度数或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
屈光回退是一种不良事件,仅在LASEK组中报告(37只眼睛中的8只),而在一项试验中,LASIK组的39只眼睛中没有报告(低质量证据)。其他不良事件,如角膜瓣条纹和屈光过度矫正,仅在LASIK组中报告(39只眼睛中的5只),而在一项试验中,LASEK组的37只眼睛没有报告(低质量证据)。
译者:陈骏洋(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1级英语医学方向),审校:尹珩(北京中医药大学20级英语(医学)),2024年1月1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