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体外受精治疗中的应用

综述问题

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在接受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sation,IVF)的妇女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背景

有研究表明,在子宫内膜持续变薄(子宫内层)或多次IVF失败的妇女中,在治疗期间给予G-CSF可能会改善体外受精的结果。G-CSF是一种能刺激骨髓产生某些类型白细胞的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中,G-CSF促进细胞的再生活性,并有助于增加血液供应。有人认为,G-CSF可能通过促进胚胎着床(附着于子宫内膜)和促进继续妊娠来提高IVF的成功率。它既可以在胚胎移植前后用注射器注射到子宫内,也可以在胚胎移植后皮下注射给予。

研究特征

我们纳入了将G-CSF与安慰剂或不治疗进行比较的13项试验(共1070名妇女)。其中,9项试验评估了G-CSF在接受IVF的妇女中的作用,大多数试验包括那些尝试两次或两次以上失败的妇女。其余4项试验研究了G-CSF在接受IVF的薄子宫内膜妇女中的作用。证据检索截至2019年2月。

主要结果

我们不确定与安慰剂或不治疗相比,在接受IVF的妇女中给予G-CSF是否可以提高继续妊娠率或总体临床妊娠率,或者降低流产率。对于继续妊娠率为16%的典型诊所,使用G-CSF预期可使继续妊娠率在14%至50%之间。没有研究报告多胎妊娠率。仅4项试验在结局指标中报告了不良事件,但均未报告给予G-CSF或安慰剂/不治疗后的任何重大不良事件。

证据质量

基于极低质量证据,我们不确定在接受IVF的妇女中,给予G-CSF是否可以改善继续妊娠或降低流产率。偏倚风险降低了证据质量。

作者结论: 

基于极低质量证据,我们不确定在接受ART的不育妇女中(无论是在所有妇女中还是在薄子宫内膜的妇女中),应用G-CSF与不治疗或安慰剂相比,是否可以改善继续妊娠、或总体临床妊娠率,或者降低流产率。低质量证据表明,在两次或两次以上IVF失败的妇女中应用G-CSF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但纳入的研究分配隐藏不清楚或存在高风险的实施偏倚。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在胚胎着床和继续妊娠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已被用于慢性薄子宫内膜和既往多次IVF失败的不育妇女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sation,IVF)治疗。目前尚不清楚G-CSF是否能有效改善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效果。

研究目的: 

研究旨在评价G-CSF在接受ART的妇女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检索策略: 

我们于2019年2月检索了Cochrane妇科和生殖专业注册库( Cochrane Gynaecology and Fertility Group Specialised Register)、CENTRAL、MEDLINE、Embase、ClinicalTrials.gov 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我们还检索了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并手工检索了相关的会议记录。

纳入排除标准: 

比较G-CSF与不治疗或安慰剂在接受IVF治疗的不孕妇女中的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

资料收集与分析: 

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主要结局是应用G-CSF后的活产率和流产率。当研究中未报告活产率但报告继续妊娠率时,我们报告继续妊娠率。次要结局是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不良事件、异位妊娠率、出生时小于胎龄儿、胎盘异常粘连和先天性畸形率。使用风险比(risk ratio,RR)、Peto比值比和固定效应模型来分析数据。使用GRADE分级标准来评价证据的质量。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13个试验,涉及522名接受G-CSF的妇女和528名在IVF期间接受安慰剂或未接受额外治疗的妇女。证据质量的主要局限性是对研究方法报告不充分,以及由于未实施盲法而产生的高风险偏倚。13项纳入试验中只有2项试验为低偏倚风险。所有试验均未报告主要疗效结局活产率。

我们不确定在接受ART的不育妇女中,与对照组相比,应用G-CSF能否改善继续妊娠率(RR=1.6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6-3.08; 1项RCT;受试者= 150;极低质量证据)。对于继续妊娠率为16%的典型诊所,使用G-CSF预期可使继续妊娠率在14%至50%之间。我们不确定在接受ART的不育妇女中,与对照组相比,应用G-CSF能否降低流产率(Peto比值比=0.40,95%CI=0.09-1.77; 2项RCT;受试者= 291;I²= 0%;极低质量证据)。

我们不确定在接受ART的不育妇女中,与对照组相比,应用G-CSF能否改善总体临床妊娠率(RR=1.65,95%CI=1.32-2.06;12项RCT;受试者=1050;I²=19%;极低质量证据)。对于临床妊娠率为18%的典型诊所,应用G-CSF预期可使临床妊娠率在23%至37%之间。我们不确定在未选择IVF的人群中,与对照组相比,应用G-CSF能否改善临床妊娠率(RR=1.12,95%CI=0.75-1.68;2项RCT;受试者=291;I²=32%;低质量证据)。

仅限于低偏倚风险研究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在未选择体外受精的人群中,应用G-CSF的临床妊娠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RR=1.46,95%CI=0.81-2.65;1项RCT;受试者=150)。

与对照组相比,应用G-CSF可以提高两次或两次以上IVF失败的妇女的临床妊娠率(RR=2.10,95%CI=1.53-2.89;6项RCT;受试者=553;I²=0%;低质量证据)。然而,仅限于低选择偏倚风险研究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在两次或两次以上IVF失败的妇女中,没有证据表明应用G-CSF后的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RR=2.00,95%CI=0.75-5.33;1项RCT;受试者=100)。在接受ART的薄子宫内膜不育妇女中,我们不确定应用G-CSF与对照组相比能否改善临床妊娠率(RR=1.58,95%CI=0.95-2.63;4项RCT;受试者=206;I²=30%;低质量证据)。该亚组中没有研究保留在仅限于选择低偏倚风险研究的敏感性分析中。

没有研究报告多胎妊娠率。仅4项试验在结局指标中报告了不良事件,但均未报告给予G-CSF或安慰剂/不治疗后的任何重大不良事件。

翻译笔记: 

译者:彭可(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护理研究中心),审校:孟美琪(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护理研究中心)。2021年3月4日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