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與住院催生之比較

本文探討主題為何?

我們想從隨機對照試驗 (RCT) 找出在醫院或醫療機構接受催生後,孕婦傾向回家或是待在醫療機構等待產程的開始。另外,要了解對孕婦或嬰兒臨床結果是否有影響。

此問題為何重要?

孕期結束、產程的催生與人為引起的宮縮有關。催生對於孕婦及嬰兒可能造成風險,但有時候繼續懷孕的風險超過這些風險。

然而,當孕婦覺得不自在、缺乏支持及失去控制感,催生可能是一個具挑戰的經歷。採用家中催生或許可改善孕婦的經驗,減少住院的時間及降低整體的花費。母親及嬰兒的安全都是需要考量的關鍵因素。但只有某些催生方式適合於家中催生使用,例如:於產道置放前列腺素、子宮頸擴張球或 Foley 導管。

我們發現了哪些證據?

在 2020 年 1 月 31 日搜尋了結果,找出七項 RCTs 研究,其中六項研究包含 1,610 個孕婦及小孩的數據。這些研究皆在高收入國家中進行的。這些證據的確定性幾乎非常地低,主要是因為研究數目的限制,而有些研究規模非常的小,其中一些研究設計缺乏明確性。

所有接受催生的孕婦剛開始都在醫院接受監測。屬於在家中催生組的孕婦,可回家等待活動期的開始或返家一段固定的時間。屬於住院组中的孕婦即留在醫院。

經由陰道置放前列腺素 (PGE2)進行催生,我們發現關於 1,022 個孕婦及其嬰兒的兩項研究。在家等待產程進入活動期的孕婦組及在醫院的孕婦組之間,其滿意程度沒有或者只有微小的差別,雖然返家等待的孕婦似乎更加滿意。對於孕婦其自然產、子宮過度刺激或剖腹產,無明顯地人數差異。嬰兒方面,感染及需至新生兒加護病房 (NICU) 的發生率相似。返家待產組,成本可能較低。

對於使用前列腺素 (PGE2) 於產道置放的研究,我們只找到一項,其包含 299 個孕婦及其嬰兒,但其發現可能很少或幾乎沒有差異。

使用子宮頸擴張球或 Foley 導管催生,我們發現有三項研究提供 289 個孕婦及其嬰兒的數據。兩項研究呈現出孕婦的滿意度,且顯示出傾向偏愛家中催生的趨勢,但數據的收集方式尚不清楚。對於自然產數、子宮過度刺激人數或嬰兒需至新生兒加護病房,很少或是無明顯地人數差異。在家中催生可能減少剖腹產數,但仍需要更多的數據。

這代表著什麼?

這些研究沒有足夠的孕婦及嬰兒數據能夠明確呈現在家中的孕婦及住院孕婦之間的明確差異,這些證據確定性一般非常的低。需要更多的研究,而更進一步的研究已經在進行中。我們需要更多的數據,關於婦女經驗及她們在乎的觀點,以及安全性及成本相關的數據。

翻譯紀錄: 

翻譯者:楊雅筑(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護理師)【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 E-mail 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