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卡路里 (hypocaloric) 營養補給的處方是否有助於重症成年患者的康復?

文獻回顧問題

比起標準熱量的營養補給,將低熱量營養物輸送至胃或小腸 (腸內;enteral), 或是注入靜脈 (腸外; parenteral), 是否能夠改善入住加護病房之重症成年患者的臨床結果?

本研究主要測試的結果為死亡率(待在醫院或ICU滿30天);在ICU和醫院的的住院日數; 感染性併發症的出現和病人使用呼吸機(一種在ICU使用、幫助病人呼吸的儀器)的時長。

背景

重症患者在受傷或患上敗血症(一種由於身體對感染產生反應,造成其自身器官受到傷害而引致之可致命的狀況)時,其新陳代謝(由一種化學物質通過多重步驟轉化成另一種化學物質)會經歷重大變化 。因此,他們會接受營養補給以預防不良影響,或將其風險減至最低。然而, 給養過度和饑餓皆會對病人帶來傷害。

目前,對於應給予這類重症患者多少的熱量還沒有一致的約定。正常熱量的給養是根據估計需求熱量而供給。低熱量餵養則是故意提供較少的熱量。

研究特點

我們納入了15項試驗,當中包括3129位來自教學醫院的ICU外科手術醫生或醫療人員。4項研究使用靜脈給養;9項研究只使用腸內給養。而其他2項研究的給養途徑則無法確定。雖然那些研究皆是計畫給予實驗和對照組不同的熱量, 但其實差異很小。大多數研究由美國政府或非政府組織資助, 但有3項研究有接受來自業界的資助。5項研究沒有提到他們如何獲取研究資金。

主要結果

各研究之間的給養類型和參與者特性的不同使我們無法綜合這些研究的結果,因此我們用範圍來描述各研究之間得出的結果。

在接受低熱量營養的實驗組中,其在醫院或ICU逗留滿30天的死亡率與對照組的相近。至於在醫院和ICU的的逗留時間以及使用呼吸機的時間,則各研究結果都有所不同;其長度有時比對照組長,有時比對照組短。各研究結果中的感染率亦有所不同。我們試圖對參與者的次組(subgroups)進行分析,以釐清上述差異, 但所得結果並不一致。

證據品質

根據GRADE的評比系統, 每項結果證據的整體品質介於低至非常低之間。這是源於其研究的設計和實施方式、研究結果的差異(研究之間的不一致性)、以及可能結果的廣泛性 (imprecision;不精確)所導致的問題。

翻譯紀錄: 

翻譯者:冼雯菁 職稱:自由譯者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