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有中風病史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的患者,施行健康照護介入措施,以降低未來二次中風的風險

文獻回顧問題

針對有中風病史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TIA: 也稱為小中風) 的患者施行健康照護措施,以預防二次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疾病之成效為何?

研究背景

中風和 TIA 是由於供應至大腦的血液發生中斷所引起的疾病。那些曾經歷中風或 TIA 的人未來可能會有中風的危險。透過一些藥物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可降低中風的風險,藉由改善和控制可更改的危險因子, 例如血壓, 血脂, 體重超重, 血糖過高, 及使用預防性藥物。在中風或 TIA 後, 這些危險因子往往無法有效地進行管理。重要的是要確定這些危險因子可以透過健康照護介入措施來改善而預防中風。本文獻回顧的介入措施是針對患者或臨床醫生,或兩者 (針對提供衛教或改變行為,或兩者)和組織 (例如改變提供服務的方式)。

本文獻回顧是 2014 年所發表的文獻回顧之更新。

搜尋日期

我們搜索截至 2017 年 4 月的研究。

研究特點

此篇更新後的文獻回顧收納 16 個新的研究, 涉及 25,819 名受試者, 共 42 個研究, 其中 33,840 受試者患有中風或 TIA, 且平均年齡分佈從 60 歲到 74.3 歲。大多數研究都在初級保健場所或社區環境中執行。16 個研究涉及對受試者的教育或行為進行介入措施,26 個研究大多涉及組織的介入措施。大多數介入措施持續 3 至 12 個月, 並持續追蹤 3 個月至 3 年。

主要研究结果

僅針對病人教育或行為的健康照護服務施行改變, 而沒有對病人照護組織施行任何改變,其結果顯示沒有明顯的證據證明可改善中風的危險因子。針對健康照護服務的組織施行改變,其結果顯示血壓控制獲得改善。這些針對血脂、血糖、體重或藥物使用改變的介入措施,其影響結果尚未定論。

我們確認有24個研究正持續進行, 顯示此領域的研究數目正在增加。

證據品質

由於研究方法和結果報告有差異, 現有證據被評估為中等或低品質。

翻譯紀錄: 

翻譯者:Wei Lin, Chang 張維麟 (President Capital Management,Junior Manager)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ebm@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