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發性新生兒敗血症的抗生素療法

本文獻探討之問題:

我們回顧了關於晚發性新生兒敗血症(自出生72小時至1個月的新生兒)對於使用不同抗生素療法的可用證據。

研究背景:

新生兒敗血症是一種嚴重的潛在致死性疾病,肇因於感染所引起之反應。新生兒敗血症是全球新生兒死亡的第三大主因儘管敗血症對新生兒而言是個沉重的負荷,但在診斷和診療方面尚缺乏良好的研究證據。此篇考科藍的研究回顧最初發表於2005年。為了確定最適合新生兒敗血症的抗生素治療方針,有必要將這些策略建立在更新更好的審查基礎上。因此,評估不同抗生素療法對於晚發性新生兒敗血症之成效是必要的回顧。

研究特點

最新的證據檢索可追溯至2021年3月。此研究納入了5項隨機臨床試驗,一共有580名參與者。這5項臨床試驗比較了5種不同的抗生素療法。

主要研究結果:

我們納入了5項試驗: 1.針對西華樂林(cefazolin)抗生素加上愛康黴素(amikacin) 與 萬古黴素(vancomycin)加上愛康黴素進行了比較。 2.針對替卡西林(ticarcillin)加上克拉維酸(clavulanic acid) 與 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加上健大黴素(gentamicin)進行了比較。 3.針對鄰氯青黴素(cloxacillin)加上愛康黴素 與 可活能抗生素(cefotaxime)加上健大黴素進行了比較。 4.針對使用美諾平藥物 與 標準療法(安比西林加上健大黴素或 可活能抗生素加上健大黴素)進行了比較。 5.針對萬古黴素加上健大黴素 與 萬古黴素加上安達菌素進行了比較。

這5項試驗均未顯示抗生素的選擇會影響所有可能致死的原因,如:嚴重不良事件(例:重大併發症)、循環支持、腎毒性(腎毒物)、神經發展障礙(大腦失能間接影響孩童的行為、記憶或學習能力),或壞死性腸炎(腸道組織發炎並逐漸壞死)。由於缺乏研究數據,故目前的證據尚無法被證實或駁回,亦無法證明哪一種抗生素療法較優於其他療法。

研究證據之品質:

我們的結論是基於極低的研究證據品質。這5項試驗均有較高的偏差風險(如: 試驗的進行方式可能會使結果偏向絕對的一方)。除此之外,這5項試驗的參與者不多,可能造成不確切的研究結果。

翻譯紀錄: 

翻譯者:簡正宣(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