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醫療環境中,目標降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風險的工作場所干預措施之利弊有哪些?

關鍵資訊

• 我們沒有找到任何關於在工作場所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最佳方法之高品質證據。我們發現只有一項研究報告了結果,而且我們對此非常不確定。

• 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精心設計的研究,以便更了解不同工作場所介入的利弊。

文獻回顧主題簡介

COVID-19 是一種在全球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引起 COVID-19 的病毒)的人可能會發展成重症,甚至面臨死亡風險,特別是老年人和有潛在健康問題的人群。在疫情期間,為了預防或減少工人在工作場所暴露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已經實施了各種不同的干預措施。

我們研究的目的為何?

我們研究了這些干預措施 對COVID-19 感染率、缺勤率、與 COVID-19 相關的死亡率以及不良事件的影響。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尋了研究,這些研究針對以下四類干預措施進行了探討:

• 消除暴露(例如:自我隔離策略)

• 工程控制措施(例如:設置隔板將同事和員工與公眾隔開或保持距離)

• 行政控制(例如在家工作)

• 個人防護裝備(例如使用面罩或其他類型的面罩)

我們納入了對非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的研究。我們在檢索中沒有對語言或發布期限進行限制。

我們發現了什麼?

在初始階段我們篩選了超過 13,000 份報告,在這次更新的文獻中篩選了超過 10,000 份報告,並包括了兩項研究,總共有 16,014 名參與者。其中一項研究於 2021 年 3 月 18 日至 2021 年 6 月 27 日在英國英格蘭進行;另一項研究於 2020 年 4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在義大利西西里島和卡拉布里亞進行。這項以英國為基礎的研究(Young 2021)招募了超過 24,000 名工作人員。在對照組的 76 所學校(標準隔離組)中,被認為是 COVID-19 接觸者的工作人員根據接觸追蹤要求,在家中進行自我隔離 10 天。在干預組的 86 所學校(根據測試結果決定是否出勤)中,被認為是 COVID-19 接觸者的工作人員不需要進行隔離,而是進行為期七天的每日快速篩檢(側向流抗原篩檢)。如果快篩結果為陰性,工作人員可以上班;如果快篩呈陽性,該工作人員需自我隔離。研究人員想要知道兩種方法在 COVID 相關缺席方面是否有差異。義大利研究(Vitale 2022)是在兩家大型零售公司中進行的。有介入干預措施公司的工作人員納入銷售員、倉庫工人、屠夫或麵包師傅(n = 1987)。類似的公司作為對照組(n = 1798)。干預組的工作人員在出現發燒或類流感症狀時必須留在家中或立即下班,在進入工作場所時測量體溫和血氧飽和度,並在與 COVID-19 病例密切接觸後需接受檢測。對照組遵循標準程序,包括在確診 COVID-19 病例後在家中測量體溫並清潔工作場所。兩組都戴了手套或口罩等防護裝備。然而,該研究並未報告本次文獻回顧有意義的任何結果。

在分析了 Young 2021 的資料後,我們不確定與 COVID-19 感染者接觸後的常規隔離相比,根據篩檢結果決定出勤的策略是否會改變 COVID-19 感染率(任何感染;有症狀感染)。根據快篩結果決定出勤與否的組別中,與 COVID-19 相關的缺失可能較低或相似。然而,我們不確定這些發現,因為參與者中的感染人數非常少,且未測量死亡率、不良事件、生活品質和住院情況。在根據快篩結果決定出勤與否的組別中,有 71% 遵循了這一策略;而研究人員沒有報告標準隔離組的順從性。

我們確定了 8 項正在進行的研究。其中 7 項研究計畫探討旨在消除感染風險干預措施的效果;1 項研究旨在評估重組卡介苗 (rBCG) 疫苗在預防 COVID-19 感染和降低疾病嚴重程度方面的有效性。

研究證據有哪些限制?

由於缺乏數據且沒有足夠的研究來確定我們的結果,所以我們對於這些證據的信心有限。

證據最後的更新日期為何?

本篇文獻回顧為更新版,原版文獻回顧發表於 2022 年 5 月。對於目前版本的文獻回顧,我們檢索了截至 2023 年 4 月 13 日的研究。

翻譯紀錄: 

翻譯者:周玟瑀【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