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并疑似感染的癌症患者可用单一“新一代”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

癌症化疗或骨髓移植会破坏免疫系统,使患者面临严重的感染风险。感染的主要症状是发烧,免疫防御受损的标志是白细胞计数减少。通常采用两种不同类别的抗生素联合治疗患者。证据表明,使用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新型单一药物(单一疗法)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单一药物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而联合治疗的副作用(主要是肾脏损伤)更为常见。

作者结论: 

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相比,β-内酰胺类单一疗法在生存率、不良事件和真菌重感染方面具有优势。治疗失败不应被视为开放标签试验的主要结局,因为它主要反映治疗的改变。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关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最佳经验性治疗仍存在争议。新的广谱β-内酰胺类药物已被引入作为单一治疗方法,并且经典地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组合。

研究目的: 

比较β-内酰胺类单一疗法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联合疗法对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癌症患者的疗效。

检索策略: 

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 Cochrane图书馆 ,2012年第7期)、LILACS(2012年8月)、MEDLINE和EMBASE(2012年8月)以及疗效评价摘要数据库(Database of Abstracts of Reviews of Effects, DARE)(2012年第3期)。我们浏览了所有纳入研究和相关评论的参考文献,并联系了每项纳入试验的第一作者以及制药公司。

纳入排除标准: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比较任何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单一疗法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任意组合,用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癌症患者的初始经验性治疗。全因死亡率是评估的主要结局。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作者独立提取了有关全因死亡率、感染相关死亡率、治疗失败(包括治疗修改)、重复感染、不良反应和研究质量指标的资料。计算RR(Risk ratios, RR)值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s)。我们尽可能地使用了意向性(intention-to-treat, ITT)分析来提取结局。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了各个偏倚风险领域。已发表的资料通过与作者的通信进行补充。

主要结果: 

其中包括1983年至2012年间发表的71项试验。单一疗法的全因死亡率较低(RR=0.87, 95% CI [0.75, 1.02],无统计学意义)。两个试验组中对同一种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比较的试验结果相似(11项试验,1718例;RR=0.74, 95% CI [0.53, 1.06]),而对不同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比较的试验结果也相似——通常是广谱β-内酰胺类药物与窄谱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比较(33项试验,5468例;RR=0.91, 95% CI [0.77, 1.09])。单一疗法的感染相关死亡率明显较低(RR=0.80, 95% CI [0.64, 0.99])。在比较同一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试验中,单一疗法的治疗失败率明显更高(16项试验,2833例;RR=1.11, 95% CI [1.02, 1.20]),而在比较不同β-内酰胺类药物的试验中,联合疗法的治疗失败率明显更高(55项试验,7736例;RR=0.92, 95% CI [0.88, 0.97])。细菌重感染发生的频率相同,而联合治疗中真菌重感染更为常见。联合治疗的不良事件更常见(伤害所需人数为4;95% CI [4, 5])。具体而言,肾毒性方面的差异非常显著。充分的试验研究方法与死亡率的较大效应评估和失败的较小效应估计值相关。几乎所有试验都是开放标签的。没有发现死亡率和失败率与这些试验之间的相关性。

翻译笔记: 

译者:李菁格(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审校:尹珩(北京中医药大学20级英语(医学)),2024年7月5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