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不可治愈的癌症患者经常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疲劳(乏力感)。心理疗法可能可以帮助减轻这个症状。接受癌症治疗的癌症患者的疲劳可以通过旨在影响或改变思想、情绪、行为、社交或这些疗法的组合(例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表达组疗法)来的心理疗法来治疗。本综述探讨了心理疗法缓解不可治愈的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疲劳症状的疗效。
研究特点
在2016年11月,我们检索了心理疗法用于接受治疗的不可治愈的癌症患者的临床试验。我们检索到14项含有疲劳结局的极低质量数据报告的小型研究,其中12项研究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数据。少量研究(3项研究)结果中报告了副作用;这些研究探讨了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心理疗法。
主要结局
本综述的作者们发现,在心理治疗干预后直接进行评估时,没有证据支持心理疗法在减轻疲劳方面的有效性。只有极低质量的证据表明,心理疗法在干预后直接改善身体的功能,并可以可能在首次随访时改善疲劳的症状。证据显示,心理社会疗法在改善其他功能领域的有效性没有得到支持。对潜在危害的有限评估表明,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与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在副作用上方面没有差异。高质量的证据有限,无法对不可治愈癌症患者使用的心理疗法作出任何结论。需要更大、更高质量的试验来确定心理疗法是否有助于减少不可治愈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疲劳症状。
证据质量
我们使用四个级别等级对研究证据的质量进行评估:极低,低,中等和高。极低质量的证据意味着我们对结果非常不确定。高质量的证据意味着我们对研究结果非常确信。纳入的研究存在设计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受试者数量过少。因此,本综述的证据质量非常极低,应谨慎分析本综述的结果。
我们发现少量证据表明社会心理干预可以减轻不可治愈的癌症患者在接受姑息治疗期间出现的疲劳症状。后续仍需大量样本的研究,以评估社会心理干预是否有益于解决不可治愈癌症患者的疲劳情况。
在接受姑息癌症治疗的不可治愈的患者中,疲劳是普遍且恼人的症状,与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心理社会干预治疗似乎有望用于改善减轻癌症患者的疲劳。
评估心理社会干预对减轻成年不可治愈癌症患者在接受姑息疗法中出现疲劳症状的有效性。
我们检索了以下数据库:CENTRAL,MEDLINE,Embase,CINAHL,PsycINFO和7个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此外,我们还检索了参考文献中所列出的文章。最近一次检索的日期是2016年11月29日。
我们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为:针对18岁及以上正接受姑息癌症治疗的成年癌症晚期不可治愈的患者,将心理社会干预和常规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社会心理干预的定义是:为了影响或改变认知、情绪、行为、社会交往或这些的组合而提供的各种干预措施。本综述中的社会心理干预必须在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进行涉及至少两次相互作用互动,其中,医护人员应就这些干预后的变化向患者提供个人相关的反馈。我们纳入了报告疲劳为感兴趣结果结局指标的试验。
我们使用了Cochrane推荐的标准方法学程序。两位综述作者独立分别地对纳入试验进行筛选、评估偏倚风险、并提取资料,包括不良事件的信息。我们使用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评估证据质量,并创建了“结果汇总”表。
最终,我们纳入了14项符合本综述纳入标准的研究(16篇文章),共涉及3077名随机受试者。这些研究大多数包含了受试者的混合样本; 我们从12项研究的研究人员者那里获得了该评价的预设亚组数据(诊断为不可治愈的癌症并接受癌症治疗),其中我们纳入了535名受试者,用于疲劳干预后的亚组meta分析。研究者广泛地调查了不同干预目标和持续时间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我们确定了潜在偏倚的来源,包括缺乏对盲法和分配隐藏方法的描述以及纳入的样本量过小。
meta分析的结果不支持社会心理干预减少干预后疲劳的有效性(SMD=-0.25, 95%CI [-0.50, 0.00];不显著;535名受试者,12项研究;极低质量的证据)。疲劳感的首次随访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参与社会心理干预的受试者能够受益(SMD=-0.66, 95%CI [-1.00, -0.32]; 147名受试者,4项研究;极低质量的证据),但是这种情况并未持续至第二次随访时(SMD=-0.41, 95%CI [-1.12, 0.30];不显著;极低质量的证据)。
我们的次要结果表明:证明在社会心理干预后能顾改善身体机能的证据质量极低(SMD=0.32, 95%CI [0.01, 0.63]; 307名受试者,7项研究)。这些改善并没有在第一次随访后持续(SMD=0.37, 95%CI [-0.20, 0.94];不显著;122名受试者,两项研究;极低质量的证据)。研究否认了社会心理干预后能够改善社会功能(MD=4.16, 95%CI [-11.20, 19.53];不显著;141名受试者,4项研究),角色功能(MD=3.49, 95%CI [-12.78, 19.76];不显著;143名受试者,4项研究),情感功能(SMD=-0.11, 95%CI [-0.56, 0.35];不显著;115名受试者,3项研究)或认知功能(MD=-2.23, 95%CI [-12.52, 8.06];不显著;86名参与者,两项研究)。只有3项研究对评估了不良事件。这些研究发现干预组的受试者与对照组的受试者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数目没有差异。
使用GRADE,我们认为主要和次要结果的总体证据质量都非常低。因此,我们对报告的预期效应信心不足,真实效应可能与预期效应大不相同。研究质量的限制和数据稀缺造成的不精确性最终导致数据质量的下降。此外,大多数研究由于不可治愈的癌症患者(每组少于50名受试者)的样本量较小而存在偏倚的高风险,导致预期效应的不确定性。
原译者:任俊逸(2015级卓越针推对外专业,北京中医药大学志愿者),原审校:杨鸣(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更新译者:赫兰晔(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志愿者),更新审校:李静(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19年12 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