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能侵犯胃肠道的任何部分。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泻和体重减轻。CD的特点是呈长短不等的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尽管有可用的疗法,但仍有约一半的患者需在确诊后的10年内以手术切除受影响的肠段。虽然目前手术治疗非常有效,但大多数患者还需在10年后进行第二次手术。
什么是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由医生从直肠插入观察管(即结肠镜)来探查结肠情况的过程。
研究人员调查了什么内容?
大部分经历了CD临床复发的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数周或数月就出现了肠粘膜炎症。结肠镜检查能够发现这类无症状者,这常称做内镜复发。研究人员调查了通过以内镜复发为指导,开始或加强预防治疗,是否能改善术后CD的预后。
对无症状患者开始预防性治疗有哪些相关问题?
CD常用的预防性治疗的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盐、抗生素、硫嘌呤、甲氨蝶呤和/或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anti-TNFα)药物。成本和副作用是这些药物相关的主要问题。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脱发、胃肠道不耐受、感染、感觉症状、狼疮、血管炎、白细胞减少症、胰腺炎、皮肤损伤,不太常见的不良事件是皮肤和血液癌症。
此研究如何进行?
对现有文献进行了系统评价,以评估结肠镜检查指导的预防性治疗在减少CD术后复发方面的效果。对数个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下一步评估。
研究人员发现了什么?
研究人员确定了三种术后CD管理策略:以临床症状为指导的预防性治疗、以结肠镜检查为指导的预防性治疗和术后即刻开始的全面治疗。
有5项研究比较了结肠镜检查指导的预防性治疗与临床症状指导的预防性治疗。这些研究中,所有受试者在手术后立即接受相同的预防性治疗。在以结肠镜检查为基础的治疗组中,在内镜检查出现无症状粘膜炎症的情况下即加强治疗;在对照组中,仅在出现临床症状时才加强治疗。根据这些研究,与以症状为指导的强化治疗相比,以结肠镜检查为指导的强化治疗可能减少术后临床复发和内镜复发。来自具有最高方法学质量的研究的数据显示,假设随访18个月,且各组有1000名因CD行肠切除术的患者,结肠镜检查为指导的强化治疗组有378名患者出现了临床复发,而以症状为指导的强化治疗组有462人出现了临床复发。在18个月时,作为临床复发的良好预测指标,内镜复发情况的获益更大。方法学质量较低,但随访时间较长的研究也支持其对临床复发的益处。此外,与以症状指导的强化治疗相比,结肠镜检查指导治疗的不良事件风险可能与之几乎没有差异。由于证据的可信度极低,我们不确定结肠镜检查指导的强化预防性治疗与症状指导的治疗相比,是否会影响再次手术的情况。
3项研究比较了结肠镜检查指导下的预防性治疗与术后即刻的全面治疗。在以结肠镜检查为基础的管理组中,治疗被延迟到检测出现无症状粘膜炎症,而在另一组中,在手术后立即开始给予药物。不幸的是,这些研究有很多局限性,因此判定其证据质量为极低。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不确定与术后即刻治疗相比,结肠镜检查指导下开始预防性治疗,对患者术后复发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研究结论
与以症状为指导的预防性治疗相比,以结肠镜检查为指导的预防性治疗可降低临床复发和内镜复发的风险,而两者的不良事件风险几乎没有差异。我们不确定与手术后立即开始预防性治疗相比,在结肠镜检查指导下开始预防性治疗是否会影响术后复发和不良事件。
与以症状为指导的强化预防相比,以结肠镜为指导的强化预防可减少CD的临床和内镜术后复发,且两者的不良反应可能几乎无差异。由于证据质量极低,我们不确定与手术后立即开始预防性治疗相比,在结肠镜检查指导下开始预防性治疗是否会影响术后复发和不良事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提高本综述的证据质量(证据可信度)。
约有一半的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 CD) 患者在诊断后,需在10年内进行手术。切除受影响的部分(病变节段)是非常有效的,但大多数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临床复发。这些患者中有大多数,在出现症状前数周或数月时,就发生了无症状的内镜复发。这种炎症可以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并且是预后不良的有效预测指标。结肠镜指导的治疗,可以定制管理策略并改善CD的术后预后。
评估结肠镜检查指导的预防性治疗,减少成人CD术后复发的效果。
截止2019年12月17日,检索了以下电子数据库:MEDLINE、Embase、CENTRAL、Clinical Trials.gov、WHO试验注册库和Cochrane炎症性肠病组专业试验注册库(Cochrane IBD Group Specialized Trials Register)。对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和会议论文也进行了手工检索。
比较结肠镜检查指导管理与非结肠镜检查指导管理的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准RCT和队列研究。
两位作者分别独立完成筛选原始研究、资料提取以及偏倚风险评估。方法学质量使用面向RCT的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和面向队列研究的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进行评估。主要结局是临床缓解。次要结局包括:内窥镜检查、再次手术和不良事件。我们计算了每个二分类结果的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 RR),并提取了事件发生时间结果的风险比(hazard ratio, HR)。我们报告了所有估计值均以其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基于意向性分析进行资料分析。使用GRADE对证据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价。
有2项RCT(237名受试者)和5项队列研究(794名受试者)符合纳入标准。由于研究异质性较高,未对其进行荟萃分析。我们纳入了两种对比:
以结肠镜检查为指导的强化治疗与以临床复发为指导的强化治疗
1项非盲的RCT和4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对比了这一问题。所有受试者在手术后立即接受相同的预防性治疗。在以结肠镜检查为基础的治疗组中,在内镜检查复发的情况下即加强治疗;在对照组中,仅在出现症状时才加强治疗。
在RCT中,18个月的随访中,基于结肠镜检查管理组的临床复发率(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 (CDAI) > 150 分定义)为37.7%(46/122),而对照组为46.1%(21/52)(RR 0.82, 95% CI:0.57至1.07,401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以结肠镜检查为基础的管理策略可能减少会18个月内的内镜检查复发(RR 0.73,95% CI 0.56至0.95,1项RCT,174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由于只有4项队列研究报告了手术复发情况,且结果不一致,所以手术复发证据的可信度极低。
两组在18个月时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似,干预组为82% (100/122),对照组为86.5%(45/52)(RR 0.95, 95% CI: 0.83至1.08, 1项RCT, 174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最常报告的不良事件是脱发、伤口感染、感觉症状、系统性狼疮、血管炎和严重的注射部位反应。未报告结肠镜检查继发的穿孔或出血。
在结肠镜检查指导下开始预防性治疗与手术后立即开始预防性治疗
1项非盲的RCT和2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对比了这一问题。对照组在手术后立即接受预防性治疗,而在以结肠镜检查为基础的治疗组中,治疗被延迟到内镜检查复发后进行。
均不确定其对临床和内镜复发情况的影响(直到第102周的临床复发:RR 1.16,95% CI 0.73至1.84;第102周内镜下复发:RR 1.16,95% CI 0.73至1.84;1项RCT,63名受试者,极低质量证据)。1项队列研究的结果同样不确定(中位随访32个月,199 名受试者)。在1项中位随访50至55个月的队列研究中,不同干预措施对再次手术的影响也不确定(RR 0.79,95% CI 0.38至1.62,133名受试者,极低质量证据)。
与对照组(93.8%(30/32))相比,基于结肠镜检查进行管理的不良事件(54.8%(17/31))较少,但证据可信度极不确定(RR 0.58, 95% CI 0.42至0.82; 1项RCT,63名受试者)。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感染、胃肠道不耐受、白细胞减少、胰腺炎和皮肤损伤。未报告结肠镜检查继发的穿孔或出血。
译者:姜若文(西安市第五医院),审校:张晓雯(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2年7月6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