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踝關節不穩定常見於急性踝關節外側扭傷後。初期治療保守,不是緊固支撐就是神經肌肉訓練,然而,若症狀持續且腳踝外側韌帶拉長或撕裂,通常會考慮手術。
本審閱包含10個小型且有缺點的試驗,其總共招募了388名有慢性踝關節不穩定問題的民眾。設計、執行與試驗報告中的限制表示難以確定它們的結果有效。
三個試驗比較神經肌肉訓練與無訓練。三個發現神經肌肉訓練課程似乎在短期中提供了機能穩定性的改善。另一個試驗測試了特殊循環踏車的使用,發現沒有對機能產生重要差異。然而,這四個試驗都沒有在治療終了後繼續追蹤病患。
四個試驗比較不同的手術治療類型。證據不足以大力支持任何特定手術在治療慢性踝關節不穩定的成果。兩個試驗發現,手術重建後,早期機能復健讓病患能較6週固定更早重返職場與運動。
單獨採用神經肌肉訓練似乎在短期中有效,但此優點是否能在較長期的後續治療中持續則未知。然而證據亦不足以支持任何一個慢性踝關節不穩定手術治療較另一個好,動態肌腱固定術在臨床運用上也有所限制。手術重建後,早期機能性復健及早期活動在復原功能上似乎優於六週的固定。
慢性踝關節外側不穩定發生於10%到20%的急性腳踝扭傷後的民眾身上。 初期為保守治療,若無效且出現韌帶鬆弛,會考慮手術治療。
比較不同的慢性踝關節外側不穩定治療,保守或手術方式。
我們搜尋了考科藍之骨、關節和肌肉創傷組專業註冊、考科藍對照試驗中央註冊、MEDLINE、EMBASE、CINAHL與文章的參考文獻清單,全部都尋找至2010年2月。
所有找出的慢性踝關節外側不穩定適用隨機與準隨機對照介入治療試驗皆包含在內。
兩位審閱者獨立評估偏誤風險並由每一研究摘錄數據。於適當時機就集合可比較之研究結果。
包含了10個隨機對照試驗。設計、執行的限制與這些試驗的回報導致不明確或高偏誤風險評估,與分組隱匿、評審員盲法、不完整與選擇性成果回報有關。僅可能集合有限的數據。
神經肌肉訓練是保守治療的基準,於四個試驗中被評估過。神經肌肉訓練與無訓練比較,其中三個試驗均在四週訓練結束時產生較佳的腳踝功能分數(踝關節功能評估工具(AJFAT)): 在1個19名參與者試驗中, 平均數差異(mean difference, MD) 3.00, 95% CI 0.3到5.70;; 另兩個共56名參與者的試驗中, 足踝失能表 (FADI)數據: MD 8.83, 95% CI 4.46到13.20。第四個研究 (19 名參與者) 發現六週訓練後在踏車運動的機能性成果上雙向與傳統單向踏板上沒有顯著差異。但無法取得這四個試驗較長期間的後續治療數據。
四個研究比較慢性踝關節不穩定的手術治療。一個試驗(40 名參與者)發現肌腱固定(Chrisman-Snook)手術後,神經受傷(11/20)較解剖性重建(Modified-Brostrom, 2/20)更多 (相對風險 (RR) 5.50, 95% CI 1.39到21.71). 一個試驗(99 名參與者)比較動態與靜態肌腱固定術(tenodesis),排除17名分配到動態肌腱固定術的病患,因為他們的肌腱太薄。此試驗發現動態肌腱固定術導致對機能性不滿意的參與者較多(RR 8.62, 95% CI 1.97到37.77, 8/26 對2/56, 共82 名參與者)。一個試驗比較踝關節外側韌帶重建的技術(60 名參與者),發現採用安插技術(reinsertion)的手術時間較疊加(imbrication)的方法短 (MD -9.00分鐘,95% CI -13.48到-4.52)。
兩個試驗(70 名參與者)比較手術後的機能性活動與固定。這些試驗發現早期活動可造成早日回到工作崗位(MD -2.00週,95% CI -3.06到 -0.94; 1個試驗) 以及提早運動(MD -3.00 週, 95% CI -4.49到-1.51; 1個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