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可防止逆流之胃液進入肺部的反射作用,全身麻醉劑會對該反射作用造成抑制效果。由於此效果可能造成危險,因此一般都會建議病患在手術前的午夜開始完全禁食任何食物或飲料。然而,本篇試驗回顧發現:允許飲用清淡流質、直到術前幾小時才開始完全禁食的做法,不會提高術中或術後發生逆流的風險。一般認為某些族群較容易在麻醉狀態下發生逆流現象,包括孕婦、老年人、肥胖者或胃部疾病的患者。未來仍須進行其他研究,以判定這些族群是否也能持續飲用流質、直到術前幾小時才開始完全禁食。
沒有證據顯示:相較於「午夜後完全禁食」的標準禁食規定,較短的禁食期(僅可攝取流質)會造成吸入、逆流或相關病症的發生風險上升。若允許病患術前飲水,可使胃內容物的體積顯著下降。應當鼓勵臨床醫護人員自行評估此項證據,並於必要時、針對麻醉風險不被視為較高的病患,調整所有仍維持原狀(午夜後完全禁食)之標準禁食規定。
於全身麻醉前施行的禁食,其目標為減少術中胃內容物的體積與酸度,進而降低逆流(regurgitation)/吸入(aspiration)的發生風險。近年來,治療指引所提出的建議已經在禁食規定上出現轉變:由原本「午夜後完全禁食」(nil by mouth from midnight)的標準做法,轉變為較為寬鬆(允許個案攝取部分流質,直到術前數小時才開始完全禁止)的規定。然而,支持這些指引的證據散布在各期刊中、以不同語言發表,且採用各種不同的預後指標及研究方法,評估禁食時間長短不一、規定禁食時段內所允許之食物的類型和體積也不一的各種禁食方式。因此,實務上的改革顯得相當緩慢。
針對各種不同的成年族群,有系統地回顧各種術前禁食方式(持續時間、允許之食物的類型和體積)對於手術全期(perioperative)併發症和病患的健康(patient wellbeing)(包含吸入、逆流及相關病症、口渴、飢餓、疼痛、噁心、嘔吐、焦慮)之影響。
我們在2003年8月搜尋了電子資料庫、會議論文及相關論文的參考文獻清單,以期獲得探討術前禁食的研究,同時還諮詢了該領域的專家。
我們只納入針對成年人、比較各種不同術前禁食方式對術後併發症之影響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符合資格的研究,其細節係由2位作者獨立地進行萃取;若內文無法取得某些相關資訊,會嘗試與原作者聯繫。
我們(在22項試驗中)找到了38項隨機對照之比較。這些比較的對象大部分是「健康」、且麻醉時逆流或吸入風險經判定並未較高的成年受試者。很少試驗的報告納入逆流/吸入或相關病症的發生率,而大多仰賴間接的病患安全量測指標(亦即,術中胃容積與pH值)。沒有證據顯示:規定各受試組於術前進行的禁食期(僅可攝取流質)長短,可造成受試者胃內容物的體積或pH值出現顯著差異。接受評估的流質包含:水、咖啡、果汁、清淡流質及其他飲料(如等張飲料、碳水化合物飲料)。研究發現:術前喝一口水的受試者,相較於遵守標準禁食法的組別,其胃內容物的體積顯著較低。此差異的幅度不大,不具有臨床意義。無任何跡象指出:於術前期間允許攝取的流質體積(多寡),可導致這些受試者的預後異於遵從標準禁食法者。很少試驗在探討各種術前禁食方式時,曾特別將對象設定為:經判定麻醉時發生逆流/吸入及相關病症之風險較高的病患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