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問題
在反覆發作急性中耳炎的兒童的雙耳放置使用耳通氣管,(不論是否同時經手術移除腺樣體)是否有幫助呢?
研究背景
急性急性中耳感染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雖然此疾病在大部分兒童身上為偶發,在一些兒童身上卻發生反覆性發作(六個月內發生三至四次感染,或一年內感染四次以上)。如此反覆性的發作導致明顯的不適,如:頻繁的耳朵痛、發燒、失眠,或造成托育、上學、照顧者能工作的時間減少。鼓室通氣管,又叫做通氣或耳管,可以做為一個治療方式。它們是微小塑膠管,由耳鼻喉科醫生透過小手術放入耳膜。
研究特色
本次審查包括截至2017年4月的證據。其中涵蓋五項隨機對照試驗,並共有805位反覆發作急性中耳炎的兒童參與試驗。全部的研究皆於病童注射肺炎鏈球菌(造成耳朵感染的常見致病菌)疫苗前進行。所有試驗中的組別皆未經手術移除腺樣體。
主要結果
我們主要觀察在三個月到六個月(中期)的追蹤檢查中無進一步急性中耳感染的兒童,與發生持續性耳膜穿孔的兒童間的比例差異。我們還研究了其他一些結果,包括沒有進一步急性中耳感染的兒童比例。
比較中耳通氣管與主動監測
我們發現低品質的證據指出,相較接受主動監測的兒童,接受中耳通氣管治療的兒童在治療第六個月和第十二個月的追蹤中,更少發生進一步的耳朵感染;分別需要讓3名和8名兒童接受中耳通氣管治療才能使一位受益。在治療六個月和12個月的追蹤中,耳朵發生進一步感染的人數少於接受安慰劑治療的兒童。然而,兩組間的數值差異充其量只有相差約一個發生數(非常低的證據品質)。接受中耳通氣管治療的兒童,在4個或12個月的追蹤下,並沒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比較中耳通氣管與預防性抗生素
尚不確定以中耳通氣管治療是否比預防性抗生素更有效;我們發現非常低的證據品質顯示以中耳通氣管治療的兒童,在治療六個月發生進一步感染的人數少於接受預防性抗生素治療的兒童。五名兒童接受中耳通氣管治療,才會有一名兒童受益。然而,接受中耳通氣管治療的兒童,在治療六個月的耳朵感染人數,與接受預防性抗生素治療的兒童相比,並沒有顯著差異。(非常低的證據品質)
比較中耳通氣管與安慰劑
我們發現非常低品質的證據顯示使用中耳通氣管治療中耳炎的兒童,發生耳朵感染的情形較以安慰劑治療的兒童少。三位兒童使用中耳通氣管才能使一位受益。在治療六個月耳朵發生進一步感染的人數少於接受安慰劑治療的兒童。然而,兩者間的數值差異充其量只有相差約一個發生數(非常低的證據品質)。
研究中並沒有系統性地指出使用中耳通氣管的負面效果。兩項研究也顯示了在接受中耳通氣管的兒童裡,發生持續性耳膜穿孔的機率是0%(0/54)和4%(3/76)(低品質證據)。
證據品質
由於研究的侷限性(偏誤風險),和研究中僅有小量或非常小量的樣本數(導致不精確的估算),我們評斷此項研究-在兩耳置放中耳通氣管對兒童反覆性感染中耳炎的優缺點之研究證據品質為低到非常低。這表示應該謹慎的評估這項文獻探討的結論,因為使用中通氣管對於這群兒童產生的真正效應,可能和研究所顯示的數據有所不同。
翻譯者:劉紹儀 服務單位:長庚科技大學 護理系 職稱:學生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