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 (能增加末梢血流量的藥物) 與安慰劑相比,對治療雷諾氏現象有何利與弊?

重要訊息

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可輕微地降低雷諾氏現象 (雷諾氏症候群發作) 的頻率與時間,而且能改善病人整體病情的評量結果。但是在緩解疼痛的部分與安慰劑幾乎沒有差異。至於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是否能改善發作時的嚴重性則尚不清楚。

相較於安慰劑,使用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的受試者能提早結束治療,但兩者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比率相近。

什麼是雷諾氏現象?

雷諾氏現象是一種造成末梢 (手指、腳趾) 血流量下降的疾病。症狀包含疼痛、皮膚變色等。在嚴重的案例中,甚至在手指或腳趾出現潰瘍 (即開放性的瘡)。壓力、寒冷環境、情緒不穩定等都是最容易引發雷諾氏現象的誘因。原發性雷諾氏現象 (又稱原發性雷諾氏症候群) 沒有任何潛在病因與它有關。續發性雷諾氏現象 (又稱續發性雷諾氏症候群) 則是伴隨著潛在的結締組織疾病,像是全身性硬化症 (又稱硬皮症)、狼瘡 (又稱全身性紅斑性狼瘡)。

該如何治療雷諾氏現象?

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是一種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和肺動脈高壓的藥物類別。而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可透過增加末梢的血流量,有效地改善雷諾氏現象。在這篇文獻回顧裡,我們評估了 4 種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

我們想知道什麼?

我們想知道與安慰劑相比,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是否更能改善雷諾氏現象。我們也想知道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是否與任何不良反應有關。

我們做了甚麼?

我們搜尋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對比安慰劑,用於雷諾氏現象患者的文獻。我們比較與總結了研究結果,並根據研究方法和群族大小等因素,對證據的可信度進行評比。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 9 篇文獻總共有 411 個受試者,且大部分為女性。再者,文獻中大部分的受試者同時罹患雷諾氏現象及全身性硬化症。臨床試驗的執行時間,最短為 4 週,最長為 8 週;而執行地點分別在印度、德國及巴西。

我們 發現:

-- 相較於安慰劑 (發作 24 次/週,平均 55 分鐘/次),使用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 (發作 21 次/週,平均 50 分鐘/次) 的受試者,雷諾氏現象發作的次數一週少了3次,

-- 與安慰劑相比,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組雷諾氏現象發作的平均持續時間縮短了 5 分鐘(分別為 50 分鐘和 55 分鐘)。

-- 我們不確定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是否能降低發作的嚴重性。

-- 在緩解疼痛方面,以數字疼痛評估量表 (「0」代表完全不痛,「10」代表最無法忍受的疼痛) 衡量,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 (2.9) 改善幅度只比安慰劑 (3.0) 多 1%,因此兩者幾乎沒有差異。

-- 整體而言,相較於安慰劑,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對病情有 36% 的改善。

-- 在造成傷害的嚴重不良反應事件上,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 (2%) 與安慰劑 (4%) 的比率相近。

-- 在提早結束治療的部分,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 (4~20%,分別在不同研究中出現) 較安慰劑 (2%) 的比率高。

證據有哪些侷限?

由於研究規模小且結果分散,所以我們對文獻的信心較低。

證據的最後更新日期為何?

本文獻最近的更新日期是 2022 年 06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侯孜穎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