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综述问题是什么?
剖腹手术通过切开腹壁进入腹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切口疝、感染、开裂(伤口或肌肉层的开口)和伤口慢性流血是该手术的潜在并发症。
为什么本系统综述很重要?
高达20%接受剖腹手术的患者会患切口疝。切口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会引起患者不适,进而限制患者的工作和其他身体活动。也可能出现美容问题。
我们的问题:
缝合材料的类型或缝合类型是否可以预防这些并发症?我们对比了可吸收缝线(因被患者身体溶解而失去抗张力的缝线)和不可吸收缝线(永久性);整块缝合(一次性闭合腹壁所有解剖层)和分层缝合(分别闭合解剖层);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单丝缝合线与复丝(编织)缝合线;以及慢速吸收缝线(张力保持超过30天的缝线)和快吸收缝线(张力在30天内丧失的缝线)。
我们的发现:
通过对所有相关出版物(截至2017年2月8日)进行检索,本系统综述共纳入55项研究,19174名受试者。纳入的研究在使用的缝合材料类型、缝合技术和基础外科手术类型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发现使用单丝缝合线减少了切口疝的发生。可吸收缝线降低了伤口慢性流血(窦道或瘘管形成)的风险。
本系统综述纳入了大量的试验;然而,我们担心它们整体方法设计和科学报告不严谨。
这表示:
可以考虑使用单丝缝合线进行腹部闭合,以降低切口疝的风险。可考虑使用可吸收缝线来降低伤口慢性流血的风险。
基于中等质量证据,单丝缝线可能降低切口疝的风险。可吸收缝线也可能降低窦道或瘘管形成的风险,但这一发现是基于低质量证据。
我们对纳入的55项试验中的几项设计或报告有严重担忧。许多试验中的比较组有不止一个组分的差异,因此不可能将组间差异归因于任何一个组分。此外,许多研究中纳入的患者群体异质性极大。试验包括急诊和择期病例、不同类型的疾病病理(如结肠手术、肝胆手术等)或不同类型的切口(如正中、正中旁、肋下)。
因此,有必要展开更大规模、高质量的试验来进一步应对这一临床挑战。未来的研究应确保采用适当的随机化和分配技术、对伤口评价者设盲,并确保随访时间足够。重要的是,组间只比较一种干预类型。此外,同质的患者人群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价干预措施。
进行剖腹手术的外科医生有许多缝合腹部的方式。可能的缝合线材料和尺寸类型差异很大。此外,外科医生可以选择按解剖层或整块(“整体”)闭合切口,以及使用连续或间断缝合术,每种技术都有不同的特点。关于哪种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最能实现明确的伤口闭合,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短期和长期并发症的风险,目前存在争议。
本系统综述的目的是通过评价以下对比来确定剖腹手术后切口筋膜缝合的最佳可用缝合术与材料:可吸收缝线与不可吸收缝线、整块与分层缝合、连续与间断缝合、单丝与复丝缝合、慢速可吸收的缝线与快速可吸收的缝线。我们的目标不是确定缝合材料和技术的最佳组合,而是比较腹部缝合的各个组分。
2017年2月8日,我们检索了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Embase、两个试验注册库和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检索没有语言及发表日期的限制。我们检索了所有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列表,以确定检索可能遗漏的试验。
我们纳入了比较剖腹手术切口筋膜缝合的缝合材料或闭合技术,或两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我们排除了仅比较皮肤缝合、腹膜缝合或保留缝线的试验。
我们提取资料并评价每项试验的偏倚风险。我们计算了本系统综述中评价的结局的汇总风险比(risk ratio, RR),所有结局均为二分类。基于整个研究和分析中观察到的异质性,我们使用了随机效应模型。我们完成了对每个结局的先验计划的亚组分析,排除了被比较的干预措施存在多个组分的研究,这使得无法确定哪个变量影响了结果,或协同效应的可能性。我们完成了敏感性分析,排除了具有至少一种高偏倚风险特征的试验。我们使用GRADEpro指南评价证据质量。
共有19174名受试者的55项RCTs符合纳入标准,并被纳入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在使用的缝线类型、缝合方法和患者人群方面存在异质性。许多纳入的研究报告了多个比较组。
对于我们的主要结局,即在一年或更长时间的随访中出现切口疝的受试者比例,我们没有发现证据表现吸收缝线(可吸收缝线与不可吸收缝线,RR=1.07,95% CI [0.86, 1.32],中等质量证据;或慢速与快速可吸收缝线,RR=0.81,95% CI [0.63, 1.06],中等质量证据),缝合方法(整块与分层,RR=1.92,95% CI [0.58, 6.35],极低质量证据)或缝合技术(连续与间断,RR=1.01,95% CI [0.76, 1.35],中等质量证据)导致的切口疝的风险存在差异。然而,我们确实发现证据表明与复丝缝合相比,单丝缝合降低了切口疝的风险(RR=0.76,95% CI [0.59, 0.98],I 2 =30%,中等质量证据)。
对于我们的次要结局,我们发现无论是基于吸收缝线(可吸收缝线与不可吸收缝线,RR=0.99,95% CI [0.84, 1.17],中等质量证据;或慢速与快速可吸收缝合线,RR=1.16,95% CI [0.85, 1.57],中等质量证据),缝合方法(整块与分层,RR=0.93,95% CI [0.67, 1.30],低质量证据)或缝合技术(连续与间断, RR=1.13,95% CI [0.96, 1.34],中等质量证据)任何干预都没有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
同样,无论是基于吸收缝线(可吸收与不可吸收缝线,RR=0.78,95% CI [0.55, 1.10],中等质量证据;或慢速与快速可吸收缝线,RR=1.55, 95% CI [0.92, 2.61],中等质量证据),缝合方法(整块与分层,RR=0.69,95% CI [0.31, 1.52],中等质量证据)或缝合技术(连续与间断,RR=1.21,95% CI [0.90, 1.64],中等质量证据)任何干预措施都不能降低伤口开裂的风险。
与不可吸收缝线相比,可吸收缝线(RR=0.49,95% CI [0.26, 0.94],低质量证据)降低了窦道或瘘管形成的风险。其他比较组均未显示差异(慢速与快速可吸收缝线,RR=0.88,95% CI [0.05, 16.05],极低质量证据;整块与分层,RR=0.49,95% CI [0.15, 1.62],低质量证据;连续与间断,RR=1.51,95% CI [0.64, 3.61],极低质量证据)。
译者:徐澜丹(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0级英语中医药国际传播方向),审校:郑雯琦 ,2022年10月16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