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综述问题:
Cochrane研究者回顾了有关针刺或穴位按压对缓解育龄女性原发性痛经的疼痛和症状的证据。原发性痛经被定义为无任何基本病因的疼痛。
背景:
痛经,又称经期痛,在年轻女性中是很常见的。症状包括下腹的抽痛,可能蔓延到下背部或前腿,也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疲劳、焦虑和眩晕。传统疗法的使用率很高,但仍然有20%到25%的女性没有充分缓解疼痛。因此,我们需要其他方法来有效地缓解经期疼痛的症状。针刺(用针刺激穴位)和穴位按压(用压力刺激穴位)被用于治疗经期痛,尽管我们不知道它在减轻疼痛方面的效果如何。
研究特征:
我们纳入了42项针刺或穴位按压与对照组(假性治疗/安慰剂、药物治疗、中药、不治疗或常规治疗)相比的试验,涉及4640名患有经期痛的育龄期妇女。22项研究是在中国进行的。8项研究在伊朗,4项研究在台湾地区,2项研究在韩国,还有澳大利亚、德国、香港地区、泰国、土耳其和美国各1项研究。这些证据是2015年9月之前的。
主要结果:
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针刺或穴位按压是否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大多数对照试验没有报告不良事件的相关信息。
证据质量:
对于所有的对照而言,证据的质量是低或非常低的。主要的限制是偏倚风险、报告水平差、不一致或发表偏倚风险。
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时针刺或穴位按压是有效的,大部分对照试验没有报告不良事件。所有的对照试验证据的质量低或很低。主要的限制是偏倚风险、报告水平差、不一致或发表偏倚风险。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最常见的周期性疼痛,影响了多达四分之三的育龄期女性。原发性痛经是没有任何器质性原因的疼痛,其特征是下腹部的抽痛,发病于月经期的第8到72小时。本综述探讨了目前支持用针刺(用针刺激穴位)或穴位按压(使用压力刺激穴位)来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可用证据。
与安慰剂、不治疗或常规治疗对照,来确定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和安全性。
我们检索了以下的数据库:Cochrane月经紊乱和不孕组注册库(到2015年9月)、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中心(CENTRAL)(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PsycINFO、CINAHL和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数据库和正在进行的试验注册。
我们纳入了已发表和未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将针刺和假针刺或安慰剂、常规治疗、药物治疗、不治疗进行对比。我们纳入了以下干预措施:针刺、电针和穴位按压。受试者是患有原发性痛经的育龄期妇女,在大多数月经周期或连续三个月经周期中有中度到重度的症状。
我们计算了二分类变量的比值比(ORs),和连续变量的平均差(MDs)及标准化均数差(SMDs),并计算95%的可信区间(CIs)。数据合适时进行合并统计分析。我们的主要结局是疼痛。次要结局包括经期症状、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
我们纳入了42项RCTs(4640名妇女)。针刺或穴位按压和假性疗法/安慰剂组、药物治疗组、不治疗或其他治疗组相比较。许多连续数据不适合进行计算,主要是由于证据的偏差。
1.针刺研究
针刺VS假针刺或安慰剂(6项RCTs)
结果不一致、不确定。然而,在所有低偏倚风险的研究中,仅有一项发现,没有证据表明在3、6、或12个月的组间存在差异。证据的总体质量低。没有研究报告不良事件。
针刺VS非甾体抗炎药
7项研究报告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但是由于极端异质性(I²=94%),数据不适合合并。所有研究的针刺组分数都较低,研究中VAS 0-10量表的平均差在0.64-4分之间(低质量证据)。4项随机对照试验报告了疼痛缓解率,并且发现了针刺组的益处(OR=4.99,95%CI=2.82 - 8.82,352名妇女,I²=0%,低质量证据)。针刺组的不良事件相对不常见(OR=0.10,95%CI=0.02 - 0.44,4项随机对照试验,239名妇女,4项试验,I²=15%,低质量证据)。
针刺VS不治疗
数据不适合被分析,但是在6项研究结果中,针刺组的疼痛评分更低。证据的质量低。没有研究报告不良事件。
2.穴位按压研究
没有关于穴位按压的研究报告不良事件。
穴位按压VS假穴位按压或安慰剂
数据不适合进行合并,但是两项研究报告称,在0-10VAS疼痛量表中,平均获益为1-3分。其他4项研究报告的数据不适合进行分析:针刺组的所有疼痛评分都更低。没有研究报告不良事件。证据的质量低。
穴位按压VS非甾体抗炎药
1项研究报告了这一结果,使用0-3级疼痛分级。穴位按压组的分数更高(表示疼痛更剧烈)(MD=0.39,95%CI=0.21-0.57,136名女性,非常低的证据质量)。
穴位按压VS不治疗
通过0-10VAS疼痛量表,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两组之间存在差距(MD=-0.96,95%CI=-2.54 - 0.62,2项试验,140名妇女,I²=83%,证据质量非常低)。
译者:刘雪寒,审校:马思思。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2017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