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或舌下含服免疫治疗(通过口服或舌下含服的方式给予患者少量会引起其过敏的东西)治疗水果过敏

系统综述问题和研究背景

我们对口服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治疗水果过敏患者的效果的证据进行综述。食物过敏是对食物的异常反应,通常发生在进食之后。食物过敏的主要治疗方法为避免接触过敏食物,但对食物过敏的人来说,不小心吃了过敏食物会引起严重的反应。

免疫疗法是一种可能的治疗食物过敏的长期治疗方法,包括对水果过敏。免疫疗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增加某人对过敏物质(过敏原)的剂量,以助其降低对过敏原的敏感性的过程。在口服免疫治疗中,会将少量的过敏原提供给患者食用。在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中,会将过敏原的提取物置于舌下。

研究特征

我们总共找到了两项研究,涉及89名受试者。一项研究了对苹果过敏的人进行口服免疫治疗,并将其与不治疗进行了对比,另一项研究了对桃子过敏的人进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并将其与使用安慰剂进行了对比。两项研究受试者均为成人。证据更新至2015年7月。

关键结果

针对苹果过敏的口服免疫治疗研究发现,在八个月时,接受了干预措施的受试者对苹果的敏感度低于未接受干预措施的受试者。针对桃子过敏的舌下免疫治疗研究在六个月时并未发现两组间的敏感度有差异。在这两项研究中,接受治疗的受试者都产生了更多的副作用,但并不严重。总体而言,证据质量极低,因为两项研究均为小型研究,研究间的结果并不相似,而且研究设计存在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才能知道口服和舌下含服治疗对治疗水果过敏是否有效。

作者结论: 

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能够使用OIT或SLIT治疗水果过敏,尤其是与桃子和苹果有关的过敏。接受OIT或SLIT的患者更频繁地报告轻度或中度不良反应。然而,这些不良反应可以通过药物成功治疗。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食物过敏指接触某种食物(通常是摄入)后的异常免疫反应。消除过敏原是治疗食物过敏,包括水果过敏的主要治疗方法。意外摄入过敏食物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当无法不接触过敏食物时,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pecific immunotherapy, SIT)是一种特定的治疗方法。最近已经对治疗食物过敏的不同类型的免疫疗法进行了研究,包括口服免疫治疗(oral immunotherapy, OIT)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LIT)。

研究目的: 

确定对水果过敏的儿童和成人的口服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安慰剂或消除策略进行对比。

检索策略: 

我们在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EMBASE、CINAHL和AMED中检索了已发表的研究结果,也检索了临床试验注册库和生物医学阴性结果期刊中的灰色文献。最近一次的检索时间为2015年7月。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将OIT或SLIT与安慰剂或不食用过敏水果进行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受试者为诊断为食物过敏的儿童或成人,他们在接触水果后会立即出现过敏反应。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使用Cochrane合作组推荐的的标准方法学程序。我们通过二分类结局的风险比(risk ratios, RR)来评价治疗效果。

主要结果: 

我们确定了两项合格的RCT(N=89)纳入本系统综述。这些RCT分别针对对苹果或桃子过敏的成人进行口服或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两项研究都纳入了少量受试者,并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提供这些不同类型的免疫疗法。两项研究都被认为在至少一个领域存在高偏倚风险。总体而言,由于研究和受试者的数量较少,以及可能存在的偏倚,其证据质量被评为极低。这些研究在临床上具有异质性,因此我们并没有合并研究结果。一项比较了SLIT和安慰剂治疗桃子过敏的研究,在实行了使用双盲及安慰剂对照法的食物激发试验六个月后,并未发现在脱敏人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RR=1.16,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49, 2.74])。第二项研究针对苹果过敏将OIT与不治疗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在八个月时使用口服激发试验对脱敏有影响,但是研究结果并不精确(RR=17.50, 95%CI [1.13, 270.19])。两项研究均未报告有关免疫耐受性证据的资料。在两项研究中,干预组的轻度和中度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在比较了SLIT和安慰剂的研究中,干预组发生局部不良反应的受试者明显多于对照组(RR=3.21, 95%CI [1.51, 6.82]),尽管两组间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受试者人数没有明显差异(RR=0.81, 95%CI [0.22, 3.02])。在OIT的研究中,干预组的25名受试者中有2名报告了相关的副作用,而对照组中没有受试者报告相关的副作用。

翻译笔记: 

译者:牛秀岚(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英语中医药国际传播方向),审校:王茜亚(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0级翻译硕士)。2022年10月21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