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上腹部手術後的術後肺部併發症之誘導性肺計量器

背景

之前的研究指出,要接受上腹部手術的人當中,有17%至88%在術後將會受影響他們肺部的併發症(術後肺部併發症)之苦。在那樣的手術之後肺活量可能會下降,因此謹慎地使用特別設計來鼓勵呼吸(吸氣)的治療,以此增加肺活量,很有可能減少這些併發症的發生且嚴重度也會降低。誘導性肺計量器是一種機械裝置,研發做為幫助人們做長、深而且慢的呼吸,以增加肺充氣。

目標

我們檢視有關誘導性肺計量器(IS)相較於沒有干預或其他治療,對於預防術後肺部併發症(例如:肺炎、發燒、死亡)在接受上腹部手術後的人們身上的效應之證據。

研究特性

我們納入因任一類型上腹部手術住院的成人(18歲及以上)。最新的證據至2013年8月;我們找出了12個總共包括1,834位受試者的研究。受試者被醫師追蹤的最長期間為術後7天。由於已發表的文章記錄不完整,收錄的研究品質為不確定。

主要結論

本文獻檢視下列的結論:臨床併發症、呼吸衰竭(此指呼吸系統中不恰當的氣體交換)以及肺部併發症。接受IS的患者與接受不予治療、深呼吸練習(DBE)或物理治療的患者,在臨床併發症、呼吸衰竭及肺部併發症統合分析裡的結果是一樣的。

證據品質

由於研究執行的並不好(研究之間的結果不相似;有些爭議與研究設計有關,有些則為沒有收集並整理足夠的資料),我們把本文獻記錄的整體證據品質評定為低。

結論與未來的研究

有誘導性肺計量器對於預防患者在上腹部手術後出現術後肺部併發症缺少效力的低品質證據。本文獻突顯在這個範疇之中,急需進行計畫完善的試驗。

作者結論: 

有誘導性肺計量器對於預防患者在上腹部手術後出現術後肺部併發症缺少效力的低品質證據。本文獻突顯在這個範疇之中,急需進行計畫完善的試驗。有一個研究方法嚴格的大型RCTs案例,是為了確認使用誘導性肺計量器對於死亡率的益處。

閱讀完整摘要
背景: 

本文獻為一份發表於The Cochrane Library(2008年,Issue3)中的考科藍回顧更新版。

上腹部手術過程與術後肺部併發症的高風險有關。術後肺部併發症的風險與嚴重性,能藉由明智審慎地使用增加肺活量的治療策略來降低。 我們的目標是評估誘導性肺計量器相較於沒有治療或物理治療(包括咳嗽與深呼吸),對於總術後肺部併發症與死亡率,在因上腹部手術住院的成年患者身上的效應。

目的: 

我們的主要目標是評估誘導性肺計量器(IS)相較於沒有這類治療或其他治療,對於術後肺部併發症與死亡率,在經歷上腹部手術的成人身上之效應。

我們的次要目標為評估IS相較於沒有治療或其他治療,對其他術後併發症、不良事件與肺活量參數的效應。

搜尋策略: 

我們搜尋了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 (The Cochrane Library 2013年,Issue 8)、MEDLINE、EMBASE以及LILACS (由一開始至2013年8月),沒有語言限制。最近一次搜尋的日期為2013年8月12日;最早的搜尋則是在2006年6月進行的。

選擇標準: 

我們收錄了IS在因任一類型上腹部手術住院的成人患者身上(包括經歷腹腔鏡手術的患者)之隨機對照試驗(RCTs)。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兩位作者獨立地評估試驗品質與摘錄資料。

主要結果: 

在這份更新版的文獻當中,我們收錄了12個包括1,834位受試者的研究。由於收錄研究的研究方法品質記錄的不完全,難以評估,因此主要的偏誤分類為「不明」;研究沒有依照給予的治療做記錄。我們得以將從1,160位受試者身上得到的資料收錄在統合分析當中。有4個比較IS與沒有呼吸治療效應的試驗 (152位受試者)。我們發現接受IS的受試者與沒有接受呼吸治療的受試者之間,臨床併發症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相對風險(RR) 0.59, 95% 信賴區間(CI) 0.30至1.18)。有2個比較IS與結合深呼吸練習(DBE)的誘導性肺計量器之試驗(194位受試者)。我們發現接受IS與接受DBE的受試者之間,在呼吸衰竭的統合分析中,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RR 0.67, 95% CI 0.04至10.50)。2個比較IS與其他胸腔物理治療的試驗(946位受試者)。我們發現接受IS的患者相較於接受物理治療的患者,在產生肺部狀況或其他種類併發症上,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沒有證據顯示IS在預防肺部併發症上是有效的。

翻譯紀錄: 

翻譯者: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