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問題
鏡像治療是否可以改善中風後的動作、日常活動表現、疼痛以及缺乏對受影響視野(視覺空間忽略)的關注和意識。
研究背景
手臂或腿部癱瘓在中風後很常見,且經常導致日常活動(例如行走、穿衣或進食)出現問題。鏡像治療 (MT) 是一種復健療法,將一面鏡子放置於雙側手臂或腿之間,當非患側的肢體運動在鏡中產生成像時,使患側肢體產生正常運動的錯覺。藉由這樣的設置,不同的大腦區域會受到動作、感覺和疼痛的刺激。然而,鏡像治療確切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我們在各種數據庫中進行了文獻檢索,並提取了相關研究的數據。
文獻檢索日期
本文獻回顧檢索了截至 2017 年 8 月 16 日之前的研究。
研究特色
我們找到了 62 篇相關研究,其中有 57 項研究將受試者隨機分配接受 MT 或對照治療(隨機對照試驗);有 5 項研究則是提供所有受試者兩種療法,但採用隨機的順序(交叉試驗)。這些研究共納入了 1,982 位中風個案作為受試者,平均年齡為 59 歲(30 歲至 73 歲) 。每週提供三到七次的鏡像治療,每次 15 到 60 分鐘,持續二到八週(平均每週五次,每次 30 分鐘,持續四週)。
重要結果
在治療結束時,鏡像治療適度地改善了患側上肢和下肢的動作以及中風後六個月內和六個月後人們執行日常活動的能力。鏡像療法減輕了中風後的疼痛,但主要對患有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的個案有效。我們發現其對於視覺空間忽略沒有明顯的影響。對動作有益的影響可維持六個月,但並非所有研究組中都是如此。兩組皆未報告不良事件。
證據品質
這些研究提供了中度可信的證據,證明 MT 可以改善動作(運動功能、運動損傷)和日常活動表現。然而,能夠證明 MT 可以減低疼痛和視覺空間忽略的證據可信度是低的。這可能是由於研究數量不足。未來仍需進行更大規模且研究方法完善的研究。
翻譯者:呂肇尹 (台灣職能治療師;南加州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碩士生)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