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境介入是否比替代方案或無介入對多發性硬化症病人的復健更具效果?

重點資訊

-- 虛擬實境可能改善平衡與姿勢控制、上肢功能,以及參與度和生活品質,但整體證據的品質有限。
-- 由於這些結果基於少數低品質的研究,因此應謹慎解讀。

什麼是多發性硬化症?

多發性硬化症是年輕成年人中最常見的神經疾病。多發性硬化症病人可能會出現多種症狀,例如疲勞、感覺異常、認知功能和性功能障礙,此外還可能有肌肉無力和協調問題。

虛擬實境如何幫助多發性硬化症病人?

虛擬實境被提出作為一種新的復健工具,並且越來越多地應用於神經疾病病人的復健。虛擬實境介入使用電腦程式,讓使用者能夠在虛擬環境中接受導航並與之互動。在復健中使用虛擬實境具有多項優勢,例如能提供完全可控且個人化的環境,以及模擬現實生活中過於危險、昂貴或無法實現的情境。此外,虛擬實境的難度和強度可以根據病人的技能進行調整,並且通過創造更具吸引力的訓練環境和提供回饋,虛擬實境具有提升病人動機的潛力。

我們想要了解什麼?

本文獻的目的是評估虛擬實境介入對多發性硬化症病人復健的效果。我們希望了解使用虛擬實境進行訓練是否能在下肢功能與步態、平衡與姿勢控制、上肢功能、認知能力、疲勞、整體運動功能、活動限制、參與度與生活品質等方面帶來更多改善,以及是否會導致不良事件(有害或不希望發生的事件)。我們將虛擬實境訓練與以下兩種情況進行比較:無介入傳統治療或其他替代療法。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納入了 33 項研究,共涉及 1,294 名多發性硬化症病人。根據 22 項研究的平均結果,這些病人雖然存在顯著的殘疾,但能夠在無輔助下行走 500 公尺。研究中使用了多種不同的虛擬實境設備和程式。在納入的研究中,約 91%(30 項)使用了非沉浸式虛擬實境系統(例如電視螢幕),2 項研究使用了半沉浸式虛擬實境設備(例如大型螢幕),1 項研究使用了全沉浸式頭配式顯示器。大多數虛擬實境介入旨在改善平衡和步態功能。

我們發現了什麼?

10 項研究評估了虛擬實境是否能改善步態和平衡功能,結果發現與無介入相比,虛擬實境的使用可能無法在大多數結果指標上帶來更好的功能改善(我們對這些結果非常不確定)。與傳統治療相比,虛擬實境介入在下肢功能和步態改善方面的效果可能並未更佳。。然而,虛擬實境在改善平衡和姿勢控制方面可能優於傳統治療。2 項試驗測試了虛擬實境是否能在改善上肢功能方面比無介入效果更好,結果發現可能確實如此。虛擬實境在改善上肢功能方面可能比傳統治療更有效。評估參與度和生活品質的研究顯示,與無介入和傳統治療相比,虛擬實境可能具有正面效果(但我們對這些結果非常不確定)。我們無法評估虛擬實境介入對整體運動功能和不良事件的影響。

研究證據的侷限性有哪些?

整體而言,我們對證據的信心程度為中等到低或非常低。這主要是由於納入研究中的參與者人數較少以及研究品質不佳所致。此外,由於納入研究的特性,證據主要侷限於身體殘疾程度相對較低的病人,以及沉浸度有限的虛擬實境技術。此外,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例如在測量的結果類型和介入設計方面存在差異。

本文獻最近的更新日期為何?

目前證據截至 2022 年 8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潘逸軒(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專科護理師)【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