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高血压是指肺血管系统(肺动脉、肺静脉或肺部毛细血管)中的血压升高,导致气短、头晕、昏厥以及其他症状,劳累时上述症状加剧。依照其发病机制而非相关症状,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将肺源性高血压分为5类。本综述中,我们仅关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的相关问题。肺动脉高压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其特点是出现肺部血管阻力增大导致的右心室衰竭和最终死亡。
肺动脉高压的传统疗法包括使用环前列腺素及其类似物,钙通道阻滞剂,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以及重要的辅助治疗,如抗凝剂和吸氧。近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被建议作为一种传统药物的替代药物。此综述纳入12项试验,涉及1471名受试者。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3至6个月,有症状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能力、症状和心肺血液动力学指标均得到改善。但是尚不清楚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是否能降低这些受试人群的死亡率。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潜在副作用中最严重的是肝脏毒性,而该副作用在短期试验中并不常见。
对于那些在WHO/ NYHA的心脏功能评价标准中处于II级和III级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而言,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能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且依照WHO/NYHA的心脏功能评价标准,该药物可使病情改善同时避免病情恶化,该药物还能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改善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但是,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仅有降低肺动脉高压患者死亡率的趋势。关于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资料可靠性最大。西他生坦服用者中出现不可逆转的肝功能衰竭及其在全球市场的召回事件,强调了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患者肝功监测的重要性。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它会导致右心衰竭和过早死亡。最近有证据表明,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有望成为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
本综述的目的是评价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
我们检索了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并对所检索到文献的参考文献部分进行了手工检索。检索日期限定在2012年1月。
我们纳入了涉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trials,RCTs)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andomised trials)。
五名综述作者独立完成研究筛选,研究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
我们共纳入了12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涉及1471名患者。所有试验均为期较短(12周至6个月)。治疗后,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患者比安慰剂对照组的患者在6分钟步行试验中平均多走33.71米(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4.90, 42.52]米)。依照世界卫生组织/纽约心脏协会(WHO/NYHA)的心脏功能评价标准(分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比安慰剂组的心脏功能改善更加明显(比值比(odd ratio,OR)1.60;95%CI=[1.20, 2.14]),心脏功能恶化的比率也更低(OR=0.26,95%CI=[0.16, 0.42])。服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死亡率降低未达到统计学意义(OR=0.57;95%CI=[0.26, 1.24]),有限的数据表明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能改善有症状患者的Brog呼吸困难评分和心肺血流动力学。肝毒性并不常见,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在该人群中耐受性良好。然而,据报告,一些由西他生坦引起的不可逆肝衰竭病例,导致西他生坦的许可证持有人将该产品撤出全球市场。
译者:韩雪燕、陆璇,审校:韩雪燕、陆璇(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英语本科生),李迅(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更新译者:梁士兵(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更新审校:刘雪寒(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19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