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哮喘的药物治疗通常以各种措施为指导,例如哮喘症状和肺功能检查。在本系统综述中,我们想了解根据痰嗜酸性粒细胞指导治疗是否更有益处。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在某些形式的炎症中数量会增加。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可以告诉我们肺部一种炎症的水平。我们寻找了有关测量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以指导哮喘治疗是否可以改善儿童和成人哮喘结局的证据。
研究特征
我们纳入了通过计数痰嗜酸性粒细胞与常规治疗来比较哮喘药物调整的研究。为了纳入本综述中,研究必须随机决定谁会属于哪一组。受试者根据哮喘指南诊断均患有哮喘。
研究的最近一次检索是在2017年2月进行的。
本次更新的系统综述纳入了六项研究,涉及382名哮喘患者(55名儿童/青少年,327名成人)。这些研究在研究持续时间和随访、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用于调整药物和定义哮喘发作的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研究持续6至24个月。研究中受试者的年龄分布为12至48岁。
主要研究结果
我们发现,基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指导哮喘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比)可减少成人哮喘发作的次数并降低严重程度。在根据临床症状指导治疗的对照组中,100名受试者中有82名至少出现过一次发作。在基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指导用药的受试者中,这降低到了100名中有62名至少出现过一次发作。我们不确定对其他措施的影响,例如生活质量或所需吸入类固醇的剂量。在儿童受试者方面没有足够的资料来评价使用痰嗜酸性粒细胞是否有用。
证据质量
我们对任何哮喘发作和入院的证据有中等程度的信心。我们关注的是这些研究定义哮喘发作的不同方式和总体住院人数少,这使得我们更难发现差异。
我们对吸入类固醇剂量的证据不太有信心。这是因为这些研究使用了非常不同的剂量。此外,我们无法判断嗜酸性粒细胞指导的治疗是否总体上减少或增加了类固醇的剂量。
在本次更新的系统综述中,基于痰嗜酸性粒细胞的定制哮喘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成年哮喘患者的哮喘恶化频率。尽管我们无法通过亚组分析证实这一点,但频繁恶化和患有严重哮喘的成人可能会从这项额外的监测测试中得到最大的获益。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资料来评价基于儿童痰嗜酸性粒细胞定制的哮喘药物。
需要开展进一步稳健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这些随机对照试验应纳入具有不同潜在哮喘严重程度和内型的受试者。
哮喘的严重程度和控制程度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衡量。痰液分析用于评价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可直接测量气道炎症,是客观监测哮喘的方法之一。使用痰液分析来调整或定制哮喘药物,可能优于基于症状和肺活量测定的传统研究方法。
通过与传统研究方法(通常以症状为基础,有或无肺活量/峰流速测定)比较,评价基于痰液分析的定制哮喘干预措施对儿童和成人哮喘相关结局的疗效。
我们检索了Cochrane气道组专业试验注册库(Cochrane Airways Group Specialised Register of Trials),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Embase、试验注册库及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最新一次检索于2017年2月进行。
所有基于痰嗜酸性粒细胞的哮喘治疗调整与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是临床症状和肺活量/峰流速测定)的随机对照比较。
依据事先确定的纳入标准评价了检索结果。在本次更新中,两名系统综述作者筛选了相关研究,独立评价了试验质量并提取了资料。我们联系了作者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我们分析了“接受治疗”资料,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本次更新增加了三项新的研究,共纳入六项研究(五项研究针对成人,一项研究涉及儿童/青少年)。这六项研究均在临床和方法学上存在异质性(药物的使用、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临界值以及哮喘恶化的定义)。在374名随机受试者中,共有333名完成了试验。在meta分析(meta-analysis)中,与基于有无肺功能的临床症状相比,基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治疗,其任何恶化的发生都显著减少;合并比值比(odds ratio, OR)=0.5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38, 0.86])。在16个月内出现一次或多次恶化的风险在对照组中为82%,在痰液分析组中为62%(95% CI [49%, 74%]),最终获益需治疗人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 to benefit, NNTB)为6(95% CI [4, 13])。
各组之间的恶化率(每年任何恶化)以及根据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和住院治疗的要求而定义的恶化严重程度也存在差异:对照组在16个月内一次或多次住院的风险为24%,而痰液分析组中为8%(95% CI [3%, 21%])。各组之间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肺活量测定资料没有显著差异。两组受试者每天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平均剂量也相似。然而,痰诱导并不总是可行的。纳入的研究未记录任何不良事件。
一项研究未采用盲法,因此被认为具有高偏倚风险。然而,将该研究从敏感性分析中移除后,组间主要结局(恶化)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由于恶化定义的不一致性和入院人数少,证据的推荐意见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质量范围从中等(对于结局“发生任何恶化”和“住院”)到低(对于结局“每人每天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平均剂量”)。
译者:陈骏洋(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1级英语医学方向),审校:宋英琼(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2级翻译硕士),2024年1月1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