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问题
与不接受治疗、三个月后进行手术、其他类型的手术、假性治疗或药物治疗相比,早期手术对贝尔麻痹的治疗有何影响?
研究背景
贝尔麻痹系面部肌肉麻痹,通常为单侧,其潜在病因未知(特发性)。当面神经受到挤压并且肿胀时,可能会出现症状。贝尔麻痹的患者通常在使用类固醇药物后可康复,但是小部分患者不会从中获益。一些外科医生认为需要(在麻痹发生后的三个月内)尽快手术以便解压神经,这可能改善康复情况。
研究特点
本Cochrane综述的作者收集并分析了相关的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检索出2项研究并纳入综述中,共涉及65名贝尔麻痹患者。我们对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衡量标准是在12个月时麻痹的完全恢复情况。第1项研究将手术治疗与不接受治疗进行了比较,第2项研究比较了早期手术、晚期手术及不接受治疗。两项研究均未报告利益冲突。一项研究没有提供资助信息,另一项研究报告了国家和地区科学项目及大学资助。
主要结果和证据质量
关于贝尔麻痹早期手术的治疗效果,其证据可靠性非常低,因为试验规模小并且具有非常严重的局限性。我们无法判断(三个月内的)早期手术与不接受治疗或者与晚期手术相比的恢复情况的优劣。
一项研究报告了手术的副作用或并发症。该证据的质量非常低。4名接受手术的患者有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失,3名患者有耳鸣。手术组有一定程度上的眼部泪液产生的不受控。
我们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判定手术对于早期贝尔麻痹患者的利弊。不太可能对于手术治疗的作用进行更深研究,因为贝尔麻痹通常无需治疗即可康复。
证据更新至2020年3月。
关于手术干预用于贝尔麻痹的早期治疗的RCT或准RCT的证据质量极低,这不足以确定手术干预是利是弊。
不太可能对手术干预的作用进行更深研究,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该病会自愈或在医疗手段的支持下痊愈。
贝尔麻痹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单侧面瘫,仅应在没有任何其他病理学的情况下做出诊断。由于所提出的病理生理学是神经肿胀和卡压,一些外科医生建议将神经减压术作为一种可能的治疗选择,并且最好在发病后尽快进行。这是对首次发表于2011年、最后一次更新于2013年的综述的更新。此次更新纳入了一项新检索的研究的证据。
评估手术在贝尔麻痹早期治疗中的效果。
2020年3月20日,我们检索了Cochrane神经肌肉疾病组专业注册数据库( Cochrane Neuromuscular Specialised Register)、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Embase、ClinicalTrials.gov和WHO ICTRP。我们手动检索了选定的会议摘要,以便获取综述的原始版本。
我们纳入了所有涉及贝尔麻痹手术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或准 RCT。试验将手术干预与不接受治疗、晚期治疗(超过三个月)、假性治疗、其他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进行了比较。
两位综述作者分别根据纳入标准评估试验、偏倚风险并提取资料。我们使用了Cochrane推荐的标准方法学流程。主要结局指标是12个月时面瘫完全康复的情况。次要结局指标是3个月和6个月时的完全康复情况、12个月时的连带运动联动和挛缩、12个月时的心理社会结局以及治疗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两项研究共65名受试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一个研究是在这次更新中新检索到的。第一项研究使用统计图表将25名受试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不接受治疗)。1名受试者拒绝手术,其余24名受试者可用于评估。第二项研究对53名受试者进行半随机化;然而,由于12名受试者拒绝接受他们分配到的干预措施,因此只有41名受试者可用于评估。将这41名受试者交替分为早期手术组、晚期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无治疗)。没有提到如何进行交替。两项研究均未提及是否存在分配隐藏。在这两项研究中,受试者和结局评价者均未对干预措施设盲。在第一项研究中没有失访。第二项研究有3名受试者失访,评估次要结局时有17名受试者的数据不可用。两项研究均为高偏倚风险。
两项研究中的外科医生均采用耳后/经乳突入路来进行面神经减压。对于12个月时的面瘫康复情况,其证据尚不明确。第一项研究的报告为手术组和非治疗组间没有差异。第二项研究汇报了全部数据,但没有包含完全康复情况的组间统计学的比较结果。没有证据表明早期手术与无治疗的比较(风险比(RR)=0.76,95%置信区间 (CI) [0.05, 11.11];P=0.84;33名受试者;极低质量证据)和早期手术与晚期手术的比较(RR=0.47,95%CI [0.03, 6.60];P=0.58;26名受试者;极低质量证据)有差异。我们认为手术对12个月时面神经功能的影响非常不确定(2个RCTs,65名受试者;极低质量证据)。
此外,第二项研究报告了在去神经支配后的2~3个月内,手术组泪液支配方面的不良反应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下降。第二项研究中的4名受试者在4000Hz时有35~50分贝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3名受试者有耳鸣。受限于较少的研究数量和试验设计,我们还认为不良反应方面的证据非常不确定(2个RCTs,65名受试者;极低质量证据)。
译者:刘春煜(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审校:余泽宇(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1年9月23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