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背景
学龄前儿童急性哮喘很常见。与患有过敏性哮喘的大龄儿童不同,这个年龄段的许多儿童似乎只有在感染普通感冒型病毒时才会出现哮喘,且哮喘发作之间没有持续的症状。哮喘的急性发作会导致孩子比正常时呼吸更快,他们可能需要支持性治疗,例如使用救援吸入器;在中度或重度发作中,他们可能还需要短期口服类固醇,并且通常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和补充氧气。他们的照顾者可能需要请假来照顾身体不适的孩子。尽管病毒引起的发作性哮喘是一个常见问题,但关于预防或缩短发作的最佳方法存在争议。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 LTRA)是口服药物,通过减少呼吸道炎症和过敏反应起作用。
综述目的
在本综述中,我们合并了不同研究的证据,这些研究比较了学龄前儿童发作性病毒性哮喘的维持性(定期)或间歇性(仅在病毒性哮喘发作期间)LTRA和安慰剂治疗。
我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检索到了五项符合条件的研究,它们的结局选择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合并不同研究之间的结果时受到限制。我们未能找到任何证据表明在预防需要使用救援性口服类固醇的急性哮喘发作时维持或间歇性LTRA治疗优于安慰剂,并且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其他结局有临床获益。
在患有EVW的学龄前儿童中,没有证据表明与安慰剂相比,维持或间歇性LTRA治疗可减少因病毒引起一次或多次发作而需要口服皮质类固醇的儿童人数,而且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其他次要结局的显著临床获益。因此,在获得更多数据之前,应谨慎对个别儿童使用LTRA。使用时,我们建议进行治疗试验,在此期间应仔细监测疗效。具有明显EVW表型的儿童很可能不是一个同质组,并且根据所涉及的确切病理生理机制,亚组可能对LTRA治疗有反应。
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发作性病毒性哮鸣(Episodic viral wheeze, EVW)是学龄前儿童需要使用医疗卫生资源和需要其照顾者从工作中抽出时间的常见原因。大约三分之一的儿童在五岁之前经历过哮喘发作。EVW因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许多学龄前儿童只会因病毒感染而哮喘发作,在此类病例中,EVW似乎与特应性哮喘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试验探讨了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 LTRA)用于其常规(维持)或片断式(间歇)治疗的有效性。
评价维持和间歇性LTRA对于治疗1至6岁儿童EVW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
我们使用预先指定的术语检索了Cochrane呼吸道组试验注册库(Cochrane Airways Group register of trials)。通过咨询所检索到试验的作者、查询制造商网站的在线试验注册库以及检索到的主要论文和综述的参考文献列表,我们进行了额外的检索。检索截至2015年6月。
我们纳入了具有平行组或交叉(仅适用于间歇性LTRA)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维持治疗定义为两个月以上的治疗,间歇性治疗定义为少于14天的治疗。EVW定义为之前至少有一次的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哮喘发作史,且发作之间没有症状。尽可能从包括更广泛年龄组或表型儿童的研究的作者处获得相关的具体数据。
两位作者独立评价纳入本综述的研究并评价偏倚风险。主要结局是出现一次或多次病毒引发的发作需要一次或多次救援性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儿童人数。我们分析了具有平均差的连续数据结局和具有优势比(odds ratio, OR)的二分数据结局。
我们检索到了五项符合纳入本综述标准的研究(一项研究维持治疗,三项研究间歇治疗,一项同时进行维持和间歇治疗),涉及3741名受试者。每项研究都涉及口服孟鲁司特,且方法学质量良好,但其结局衡量方式的选择不同,因此限制了我们对研究数据的汇总。本摘要中仅报告了主要结局和不良事件数据。
对于维持治疗,从单一研究中获得的特定数据(与仅具有EVW表型儿童有关)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需要与每日孟鲁司特相关的救援性口服皮质类固醇的发作次数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减少(OR=1.20,95%CI [0.70, 2.06],中等质量证据)。
对于间歇性LTRA,合并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接受LTRA治疗的儿童需要救援性口服类固醇的发作次数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减少(OR=0.77,95%CI [0.48, 1.25],中等质量证据)。从一项间歇性孟鲁司特治疗的单一研究中获得的具有EVW表型的儿童的特定数据显示,由于哮喘而导致的计划外就医人数略有减少,但该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RR=0.83,95%CI [0.71, 0.98])。
与间歇性LTRA治疗相比,维持治疗未检索到与本综述主要结局相关的数据。
在维持或间歇性LTRA治疗与安慰剂,或维持与间歇性LTRA治疗的其他次要疗效结局中,没有发现其他显著的组间差异。我们收集了五项纳入研究中的四项报告的不良事件的描述性数据,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之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
试验内和试验间受试者表型的潜在异质性是证据的局限性所在。
译者:李智(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翻译硕士),审校:徐添天(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21年12月22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