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综述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由于肾脏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一种增加红细胞生成的激素)减少而导致的贫血是需要或不需要透析的慢性肾病患者感到疲倦和其他问题的主要原因。
人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tins)可改善贫血,通常用于慢性肾病患者。现在可以使用几种不同的制造的人造促红细胞生成素。
本研究做了什么?
我们通过联系文献检索信息专员,使用与本综述相关的检索词,检索了截至2016年9月12日的Cochrane肾脏和移植专业注册库(Cochrane Kidney and Transplant Specialised Register)。我们纳入了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比较不同频率、途径、剂量和类型的短效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 trials,RCTs)。
本综述发现了什么?
我们评价了2016年9月12日之前发表的14项研究的证据,涉及2616名未接受透析的慢性肾脏病受试者,以确定不同短效促红细胞生成素之间或以不同频率给予相同促红细胞生成素之间是否存在贫血和副作用改善方面的差异。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在儿童中使用不同频率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研究。
我们发现,与每周或每两周给药相比,传统上较短效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给药频率较低(每周两次至每四周一次)可导致类似的贫血纠正;不同比较之间的副作用没有差异。一项比较皮下注射新制造的HX575促红细胞生成素α与促红细胞生成素α的研究在两名患者出现抗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后终止。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因为大多数研究规模小且设计不佳,这限制了它们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在维持最终血红蛋白水平方面,以较高剂量延长给药间隔(每周2或4周)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α不劣于更频繁的给药间隔,并且在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不良反应没有显着差异。然而,资料的方法学质量低,因此不能排除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的更大规模、设计良好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大剂量短效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α的生物仿制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更频繁地给予小剂量相比,非透析慢性肾脏病儿童和成人的给药频率较低。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ESA)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的获益先前已得到证实。然而,以更大剂量和降低频率给药的短效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新型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生物仿制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仍不确定。
本综述旨在评价不同途径、频率和剂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α,促红细胞生成素β和其他短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未接受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成人和儿童贫血的获益和伤害。
我们通过联系文献检索信息专员,使用与本综述相关的检索词,检索了截至2016年9月12日的Cochrane肾脏和移植专业注册库(Cochrane Kidney and Transplant Specialised Register)。通过专门为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和EMBASE设计的检索策略来识别包含在专业注册库中的研究;手工检索会议记录;并检索国际临床试验注册(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er ,ICTRP)检索门户和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ials.gov)。
我们纳入了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比较不同频率、途径、剂量和类型的短效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 trials,RCTs)。
两位作者独立评价研究合格性,四位作者评价偏倚风险并提取资料。结果表示为二分类结局的风险比(risk ratio, RR)或风险差(risk differences,RD)以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对于连续结局,使用具有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的平均差(mean difference, MD)。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我们找到了14项随机对照试验(2616名受试者);9项研究是多中心研究,2项研究涉及儿童。大多数研究的偏倚风险都高;只有三项研究证明了充分的随机序列生成,只有两项研究的分配方案隐藏方面存在低偏倚风险。在一项研究中,受试者和工作人员的盲法偏倚风险低。在13项研究中,结局评价的盲法被判断为低风险,因为结局测量报告为实验室结果,因此不太可能受到盲法的影响。在8项研究中,失访偏倚为低偏倚风险,而在6项纳入的研究中,选择性报告为低风险。
比较了四种干预措施:使用相同总剂量的不同频率的促红细胞生成素α或β(六项研究);相同频率和不同总剂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α(两项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α静脉内给药与皮下给药(一项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α或β与其他促红细胞生成素或生物仿制药(五项研究)。一项研究比较了相同总剂量下不同频率和不同总剂量下相同频率的促红细胞生成素α。
只有7/14项研究的资料可以纳入我们的meta分析中。每两周给药一次与每周给药相比,最终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水平没有显著差异(4项研究,785名受试者:平均差为-0.20g/dL,95%置信区间 [-0.33, -0.07]),将每周给药4次与每周给药2次进行比较(三项研究,671名受试者:平均差为-0.16g/dL,95%置信区间 [-0.43, -0.10])或以相同频率给药不同的总剂量(每周给药四次:一项研究,144名受试者:平均差为0.17g/dL,95%置信区间 [-0.19, -0.53])。
五项研究评价了不同的干预措施。一项研究比较了促红细胞生成素θ和促红细胞生成素α,发现血红蛋白水平没有显着差异(288名受试者:平均差为-0.02g/dL, 95%置信区间 [-0.25, -0.21]).一项研究发现,与促红细胞生成素β相比,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α的疼痛评分明显更高。两项研究(165名受试者)比较了促红细胞生成素δ和促红细胞生成素α,由于制药公司出于商业原因撤回了促红细胞生成素δ,因此没有可用的结果。第五项比较生物仿制药HX575与促红细胞生成素α的研究在接受HX575治疗的患者皮下产生抗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后停止,并且没有结果可用。
所有研究中的不良事件报告都很少,并且在比较中没有显着差异。只有四项研究充分详细说明了死亡率,只有一项研究纳入了生活质量资料。
译者:李艺伟(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19级英语中医药国际传播方向),审校:尹珩(北京中医药大学20级英语(医学)),2023年12月27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