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钠肽介导的治疗能防止有心脏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系统综述问题

我们想了解,利钠肽(NP)介导治疗是否比常规治疗更能有效预防有心脏病危险因素、但非心力衰竭患者出现死亡和心血管事件。

研究背景

心血管疾病(CVDs)是影响心脏和血管的一系列疾病。同时也是全世界可避免的死亡的主要病因。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肥胖。利钠肽(NPs)是由心脏产生并可在血液中检测到的激素。它们能帮助身体排出体液、舒张血管、并将钠离子排入尿液。当心脏受损时,身体会释放更多的NPs以减轻心脏负担。通过检测血液中的NP水平,我们可以确定哪些人心脏已经受损、哪些人出现死亡和心血管问题(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更高。我们能利用这些信息引导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决策(NP介导的治疗),从而降低患者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例如,如何选择药物、需要做哪些检查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研究特征

本系统综述中的证据截止至2019年7月。我们共计纳入了2项随机对照试验(所有受试者均有平等机会接受任何一种治疗),涉及了1674名具有一个或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成人受试者,比较NP介导的治疗和标准治疗的差异。我们排除了有症状的心衰患者。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64.1~67.8岁。受试者的随访范围为2年和平均随访时间为4.2年之间。

主要结果

由于我们的研究结果不够精确,NP介导的治疗对CVD相关或其他原因死亡的影响尚不明确。中等质量证据表明,NP介导的治疗可能会降低因心血管事件和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的全因住院率。我们预估在1000名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中163名患者因心血管事件入院,而接受NP介导治疗的患者中只有65~111名患者入院。1000名接受标准治疗的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601名患者因某种原因住院,对比接受NP介导治疗的患者中只有457~553名患者。

高质量证据表明,与标准治疗相比,NP介导的治疗降低了心室功能障碍(一种易导致心力衰竭的情况)的风险。结果表明,在1000名接受标准治疗的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87名患者出现了心室功能障碍,而接受NP介导治疗的患者只有36~79名患者出现。没有证据表明,在研究结束时,NP介导的治疗时会影响NP的水平。

证据的质量

研究结局的证据质量从低至高不等。影响证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偏倚风险,例如患者和医疗工作人员知晓分组情况会影响所接受的治疗效果;获得的部分结果不够准确,并且本研究干预措施有利或是有害暂不明确。由于我们仅纳入了2项相关研究,因此本综述结论的可推广性是有限的。

作者结论: 

本综述表明,对于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无心力衰竭的患者,NP介导的治疗可能减少心室功能障碍和心血管及全因住院率。对死亡率和利钠肽水平的影响尚不能确定。所纳入的两项研究均未有效评估死亡率。现有证据尚不能证明NP介导的治疗对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影响;事件数量过低导致结局评估高度的不精确。证据还表明,NP介导的治疗在随访结束时并未改变NP水平。

由于我们的综述纳入的两项试验均为实用性研究,患者和实施者的非盲法可能会产生偏倚,导致结果偏向于趋同。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更大把握度的样本量和更长的随访时间来评估NP介导的治疗对死亡率的影响。两项研究均在进行中,其中一项为大型多中心试验,希望未来更大样本、跨更多区域的研究可以增加本综述论证强度。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是全球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患者的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传统的CVD预防策略关注常规风险因素,例如超重、血脂异常、糖尿病和高血压,这些都是能反映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利钠肽(NPs)包括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前B型利钠肽(NT-proBNP),是用于检测和诊断心力衰竭的良好生物标志物。它们对于CVD的预防很重要,是在心脏负荷增加、劳损以及损伤时由心脏分泌的一种保护性物质。因此,检测非心力衰竭患者的NP水平可能便于风险分层,从而确定能从强化风险降低措施中获益最大的CVD高风险患者。

研究目的: 

评价利钠肽(NP)介导的治疗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

检索策略: 

截至2019年7月9日,对以下文献数据库进行了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以及 Web of Science。2019年7月检索了3个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受试者为具有一个或多个心血管风险因素且非心力衰竭的成年人,比较NP基础治疗及后续NP介导治疗与标准治疗在所有场所的(如,社区、医院)中的差异。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名综述作者独立筛选标题和摘要、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二分类数据计算危险比(RR),连续型数据计算总平均值(MDs)和95%可信区间(CIs)。我们联系了试验作者以获取缺失的数据并验证关键的研究特征。使用GRADE方法评价证据质量,2名综述作者分别独立评价研证据质量,使用GRADEPRO导入Review Manager创建的“结果总结表”的数据。

主要结果: 

我们共纳入了2项随机对照试验(3份报告),涉及了1674名受试者,平均年龄64.1~67.8岁。随访时间从2年到平均4.3年不等。

对于主要结局指标,单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对于有心血管危险因素且非心力衰竭的患者,尚不能确定NP介导的治疗对心血管死亡率的影响(RR=0.33,95% CI [0.04, 3.17];1项研究;300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合并分析表明,与标准治疗相比,NP介导的治疗可能降低心血管住院的风险(RR=0.52, 95% CI [0.40, 0.68];2项研究;1674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这相当于对照组的风险为每千人中对照组有163例,NP介导的治疗组中有85例(95%CI [65, 111])。

对于次要结局指标,合并后的分析证据表明,NP介导的治疗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尚不能确定(RR=0.90,95%CI [0.60, 1.35]; 2项研究; 1354名受试者;低质量证据)。合并分析表明,与标准治疗相比,NP介导的治疗可能降低心血管住院的风险(RR=0.83, 95%CI [0.75, 0.92];2项研究;1354名受试者;中等质量证据]。这相当于对照组的风险为每千人有601例,NP指导治疗组的风险为每千人有499例(95%CI [457, 553])。单项研究的效果评估表明,NP介导的治疗降低了心室功能障碍的风险(RR=0.61, 95% CI [0.41, 0.91]);1374名受试者;高质量证据)。该试验的对照组每千人中有87人,而接受NP介导的治疗每千人中有53人(95%CI [36, 79])。同一项研究的结果表明,NP介导的治疗与标准治疗在随访结束时NP水平的无明显变化(MD=-4.06pg/mL,95%CI [-15.07, 6.95]; 1项研究; 1374名参与者;中等质量证据)。

翻译笔记: 

译者:冯汝丽(北京中医药大学志愿者),审校:赫兰晔(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博士研究生)。2020年5月22日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