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孕婦入住待產病房後,使用電子胎兒心率監測的方式:連續性胎兒心率及子宮收縮監測法與間歇性胎兒心率聽診

研究議題為何?

在待產病房,低風險 (即沒有母體及胎兒併發症) 的健康孕婦,使用連續性胎心率監測法 (CTG) 對比間歇性胎兒心率聽診 (FHR) (在 1 次子宮收縮後,聽診胎兒心率 1 分鐘),是否對母體及其胎兒會有更好的結果呢?

本篇回顧探討的問題為何重要?

監測胎兒心率是一種常見的胎兒健康檢查。最常見的 2 種胎兒心率監測方式是:1.連續性胎兒心率及子宮收縮監測法 (以下簡稱:連續性胎心率監測法),使用能列印出胎兒心率及母體子宮收縮的電子胎兒監測器監測。2.間歇性聽診,使用胎兒聽診器、Pinard 聽診器 (特殊的喇叭形裝置)、手持式都卜勒超音波裝置聽診胎兒心跳。

入院連續性胎心率監測法是一種短時間 (通常為 20 分鐘) 持續記錄胎兒心率及子宮活動的檢測,常用於孕婦出現分娩徵兆入住待產病房時。入院連續性胎心率監測法被採用於臨床試驗中,以及辨認分娩時有極高風險因缺氧而受到危害的胎兒上。而這些胎兒會用連續性電子胎兒監測法更密集地監測,或者接受立即性的介入,像是剖腹產。

我們找到什麼證據呢?

為比較入院連續性胎心率監測法和間歇性胎兒心率聽診在孕婦入住待產病房時的表現,我們搜尋截至 2016 年 11 月 30 日以前的文獻,但沒有發現與本篇回顧有關的新試驗 (本篇回顧已更新,前一次發表的時間在 2012 年)。本篇回顧包含 4 項試驗,但其中 1 項試驗尚未完成。這些在英國及愛爾蘭進行的試驗,收入超過 13,000 位低風險的孕婦,且有 3 項試驗是由執行試驗的醫院贊助,1 項試驗是由蘇格蘭政府贊助。

被分派到入院連續性胎心率監測法組的孕婦,可能需要剖腹產機率,比被分派到間歇性胎兒心率聽診組的孕婦還高 (中等實證等級)。再者,陰道助產 (低實證等級) 和在生產過程中或生產後短時間內 (中等實證等級) 死亡的嬰兒人數,在這兩組中沒有差異。第三,在分娩期間,連續性電子胎兒監測法 (將一電極放置在胎兒的頭皮)(低實證等級),以及胎兒血液採檢 (一種從胎兒頭皮取得的小型血液採樣) 的使用量增加與入院連續性胎心率監測法有關。第四,在催生、人工破水、硬脊膜外麻醉、缺氧導致嬰兒腦損傷 (低實證等級)、嬰兒在出生後即刻痙攣或癲癇發作 (低實證等級) 的部分,評估結果都沒有差異。最後,沒有任何試驗顯示嬰兒於 1 歲時,是否有嚴重的腦部、中樞神經生長及發展問題。

這代表著什麼?

雖然很多醫院在孕婦入住待產病房時使用連續性胎心率監測法,但我們沒有證據支持這樣的做法有益於低風險的孕婦。反之,我們發現入院連續性胎心率監測法可能增加 20% 孕婦剖腹產的機率。

然而,試驗並沒有收入足夠的孕婦人數,以呈現是否入院連續性胎心率監測法或間歇性胎兒心率聽診對於胎兒安全有更好的結果。試驗若要呈現何者為較佳選擇,收入的人數需要夠多才行。依據本篇回顧,低風險孕婦使用入院連續性胎心率監測法後,需要剖腹產的機率較高,且使用入院連續性胎心率監測法對於孕婦的益處並無法確定。

所有試驗都在歐洲西部的已開發國家執行。本篇回顧的結論未必適用於不同國家的病人,或使用不同方式監測胎兒心率的地方。然而,使用入院連續性胎心率監測法的國家應該要開始思考為何需要使用。畢竟此監測並沒有明顯的益處,還可能因剖腹產的機率提高,而造成孕婦的傷害。

翻譯紀錄: 

翻譯者:侯孜穎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