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肺阻塞(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慢性疾病,它是一種漸進式的惡化,特徵是經過肺部的氣流逐漸減少。肺阻塞病人容易發生突發性的改變導致症狀惡化(例如:呼吸急促、痰液的增加與黏稠度的變化),並且血氧狀態可能下降。在病人惡化並轉送至醫院期間的初始治療通常包括氧氣治療。然而,過多的氧氣支持可能會造成這些病人體內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最終導致呼吸速率下降,並可能導致呼吸停止。
問題回顧
此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和給予高濃度氧氣治療的控制組病人相比,依照病人不同的需求給予不同的氧氣濃度是否會造成較低、較高的傷害或毫無差別。
研究性質
為了探討這個問題,作者檢索了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RCTs),這些研究的受試者皆接受相同的治療並進行比較。我們對這些試驗感到興趣,這些試驗將突然惡化的肺阻塞病人轉送至醫院,在救護車轉送過程中,於車上使用不同氧氣濃度的支持。
主要結果
最終只有一項研究解決了本次的文獻問題回顧。該研究將參與者隨機分配到氧氣濃度控制滴定組(氧氣濃度的給予是根據病人的血氧分率決定,將血氧分率維持在88~92%之間)或高流量氧氣組(持續進行高濃度氧氣治療)。
與使用氧氣面罩並接受每分鐘8至10升的高流量氧氣組(11人)相比較,接受氧氣濃度控制滴定組(2人)的死亡人數較少。
證據品質
由於只包括一項研究,並且發生的死亡人數很少,因此我們對這兩種治療方式之間的差異程度信心有限。我們認為這樣的證據質量是低的。
重要結論
這一項被納入的研究發現在肺阻塞突然惡化並被送往醫院的情況下,為病人提供依照身體需求所需的氧氣濃度與使用持續的高濃度氧氣相比,此舉降低了死亡風險。但是本研究所收納的案例太少導致證據質量有限,因此我們無法明確確定氧氣濃度控制滴定能比高流量氧氣治療帶來更小的傷害和更多的效益。
此篇簡明摘要是截至2019年9月的最新版本。
翻譯者:陳道岸
服務單位:彰化秀傳紀念醫院
職稱:呼吸治療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