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腎臟、胰臟、心臟、肝臟和肺臟疾病的患者而言,器官移植通常是最好的治療選擇。接受器官移植患者的主要風險為器官排斥。雖然抗排斥藥物可延長患者的存活期,但會減弱免疫系統的功能,並使患者罹患感染症、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
預防和治療感染症是器官移植受贈者的重大挑戰,其中又以結核病 (TB) 特別值得關注,因為器官移植受贈者的結核病罹病風險,為一般族群的300倍。TB很難診斷,因為除了肺部以外,身體其他器官和組織也可能感染TB。
我們想研究使用預防性抗生素,是否能降低器官移植後的TB罹病率,結果找到3篇試驗。這些試驗以558名腎臟移植受贈者為對象,並在TB發生率很高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進行。
我們發現,在接受腎臟移植後第一年內服用isoniazid (錠劑),可保護患者避免罹患TB。不過這種藥物也會顯著提高肝臟受損的風險。大部分藥物引起的肝臟損傷,發生於已因B型肝炎或C型肝炎導致肝臟病變的患者。我們也發現,接受抗TB藥物和未接受抗TB藥物的患者,因任何原因死亡的人數並無差異。
雖然我們認為在已知有TB罹病風險的地區,腎臟移植受贈者應接受isoniazid治療,但未來必須針對接受其他器官移植的患者,例如肝臟、肺臟和心臟,以及TB發生率偏低的地區進行研究,才能判定抗TB藥物的普遍益處和傷害。
使用isoniazid預防療法,可降低腎臟移植受贈者的術後TB罹病風險。在TB盛行率偏高的地區,腎臟移植受贈者應於接受移植後的第一年內,接受isoniazid預防治療。不過isoniazid治療具有明顯的肝臟損傷風險,尤其是B型肝炎或C型肝炎陽性的患者。未來必須針對其他臟器移植受贈者,以及TB盛行率偏低的地區進行研究,以判定這些族群接受抗TB預防療法的利與弊。
器官移植受贈者會因治療引發之無預期免疫抑制,導致感染風險增加。在器官移植受贈者治療上,結核病 (tuberculosis, TB) 是頗具挑戰性的感染症。結核病可經由已感染的患者傳染,或因潛伏性感染而觸發。曾有報告指出,器官移植受贈者罹患TB的機率,為一般群眾的300倍。醫學界對於使用抗生素預防療法來預防臟器移植後的TB,目前並未達成共識。
本篇文獻回顧旨在評估使用抗生素預防療法,來預防臟器移植後TB的利弊得失。
我們聯絡試驗搜尋協調員,使用與本文獻回顧有關的字彙,搜尋考科藍腎臟群組專業註冊 (Cochrane Renal Group's Specialised Register)截至2013年4月30日為止。透過專為CENTRAL、MEDLINE和EMBASE設計的搜尋策略,找出專業註冊所收錄的試驗,並以人工的方式搜尋研討會的會議記錄。
我們納入所有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和半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對象為臟器移植受贈者,治療方法為抗生素預防療法、安慰劑或無任何治療介入。
由2位作者獨立評估試驗的納入資格和資料萃取。以風險比 (risk ratios, RR) 計算二元性資料,以平均差 (mean differences, MD) 計算連續資料,並報告95%信賴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 CI)。利用考科藍偏差風險工具,評估方法學上的偏差風險。
有3篇試驗 (10篇論文) 符合我們的納入條件,包含558名腎臟移植受贈者。所有的試驗都在TB盛行率偏高的國家 (印度和巴基斯坦) 進行,試驗藥物為口服抗生素isoniazid。所有試驗的對照組患者,均未接受抗生素預防療法。soniazid預防療法可降低移植術後的TB罹病風險 (3篇試驗,RR為0.35,95% CI為014至0.89),但對所有原因死亡 (all-cause mortality) 並無顯著影響 (2篇試驗,RR為1.39,95% CI為0.70至2.78)。不過肝臟受損的風險卻相當高 (3篇試驗,RR為2.74,95% CI為1.22至6.17)。
所有3篇試驗均未完整報告方法學的品質參數,整體的評估結果顯示,偏差風險未臻理想。
翻譯者:臺北醫學大學實證醫學研究中心
本翻譯計畫由衛生福利部補助經費,臺北醫學大學實證醫學研究中心、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