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具安全功能的裝置預防醫療人員發生針刺意外

此篇文獻翻譯已過期,請點選此處前往此篇文獻回顧之最新英文版本。

背景

因為抽血或注射所導致的針刺意外 (needlestick injury, NSI),會使醫療人員暴露於嚴重感染症的風險之下,例如肝炎或人類免疫不全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具備安全性能的裝置例如護罩或回縮式針頭,有助於預防針刺意外。本次文獻回顧希望瞭解這些裝置的針刺意外預防效果。我們搜尋截至2012年1月為止的多個資料庫,找尋隨機 (RCT) 和非隨機 (non-randomised study, NRS) 試驗。

本次文獻回顧納入的試驗

本次文獻回顧納入8篇RCT和11篇NRS。這些試驗評估採血系統、靜脈注射 (IV) 系統、注射系統、多重安全裝置和針頭收集容器的安全性。我們估計對照組的NSI發生率為每1000人年1至5次NSI,大部分試驗具有高偏差風險。

研究結果如何?

有1篇評估安全採血系統的NRS試驗指出,使用該系統後NSI的發生率立即降低,但並未隨時間進一步降低。

「使用安全IV裝置可顯著降低NSI」的證據品質極低;不過有4篇試驗的證據品質中等,指出安全裝置會增加發生血液潑濺的次數,這些試驗採用必須由使用者開啟安全系統的裝置。

有2篇試驗並未發現明確證據,顯示安全注射裝置可降低NSI發生率。

有1篇試驗指出使用多台安全裝置可降低NSI,但另1篇試驗並未得到相同結果。有1篇試驗證實使用安全收集容器可降低NSI,但與其他2篇試驗所得結果不一致。

此次文獻回顧納入的試驗,並未發現哪一類型的安全裝置效果較佳。因此,舉例來說,我們不知道護罩和回縮式針頭哪一種比較安全。

有何結論?

我們認為對於大部分安全裝置的針刺意外 (NSI) 預防效果,不但證據品質極低而且也不一致。必須由使用者主動開啟開關的裝置,發生血液污染的風險較高。因為試驗的偏差風險偏高,所以並未發現安全裝置確實具有效益,但並不表示這些裝置效果不彰。

必須藉助叢集隨機對照試驗,比較各類型安全裝置的效果和成本效益,尤其是低、中收入的國家。

作者結論: 

關於安全採血系統,有1篇試驗指出安全採血系統可降低針刺意外 (NSI),但證據品質極低。關於靜脈注射系統,有試驗指出相較於一般裝置,靜脈注射系統可減少NSI發生,但證據品質極低;不過「靜脈注射系統會增加血液污染」的證據品質中等。至於其他類型的安全注射針頭、多重安全裝置或針頭收集容器的使用成效,不但試驗所得結果不一致,而且亦無明確的有利證據。所有試驗均具有相當大的偏差風險,而且可能因為混淆與偏差的影響,以致未能證明使用這些裝置具有效益。但並不表示這些裝置無效。

必須藉助叢集隨機對照試驗,比較各類型安全啟動裝置的效果和成本效益,尤其是低、中收入的國家。

閱讀完整摘要
背景: 

因為採血或注射裝置所造成的針刺意外,使醫療人員暴露於發生血液傳播感染症 (blood borne infection) 的風險,例如B 型肝炎、C 型肝炎和人類免疫不全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配備安全性能例如護罩或回縮式針頭,或許有助於預防這些針刺意外,因此評估這些功能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目的: 

相較於無介入或其他介入法,判斷使用安全性醫療裝置,對預防醫療人員因針刺意外導致受傷的利弊得失。

搜尋策略: 

我們搜尋CENTRAL、MEDLINE、EMBASE、NHSEED、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CINAHL、Nioshtic、CISdoc、 PsycINFO (截至2014年1月為止) 和LILACS (截至2012年1月為止)。

選擇標準: 

本次文獻回顧納入隨機對照試驗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RCT)、前後對照試驗 (controlled before and after study, CBA) 與 間斷時間序列 (interrupted time-series, ITS) 設計,研究安全性設計醫療裝置對醫療人員針刺意外的影響。

資料收集與分析: 

由2位作者獨立評估試驗是否符合納入條件、試驗的偏差風險,並進行資料萃取。我們視情況採用固定效果 (fixed-effect) 或隨機效果 (random-effect) 模式後設分析 (meta-analysis),綜合試驗結果。

主要結果: 

本次文獻回顧納入4篇RCT (含1136名受試者)、2篇叢集隨機對照試驗 (cluster-RCT) (含795名受試者和73,454患者日 [patient days])、4篇CBA (約含22,000名受試者) 和7篇ITS (平均7個資料收集點 [data point])。上述試驗評估採血系統、靜脈注射 (IV) 系統、注射系統、多重安全裝置與針頭收集容器的安全改良設備。根據估計,對照組的針刺意外 (needlestick injury, NSI) 發生率約為每 1000 人年 (person-years) 1至5次 NSI。只有1篇試驗在低、中收入國家進行,大部分試驗的偏差風險偏高。

一項評估安全採血系統的ITS試驗顯示,開始使用安全系統後NSI發生率立即降低 (效應量 [effect size, SE]為-6.9,95%信賴區間 [confidence interval, CI] 為2.5至0.1) ,另一項ITS試驗則使用舊型回套針頭護罩 (recapping shield)。

4篇試驗中有2篇試驗「引進安全IV裝置可降低NSI」的證據品質非常低,但其他2篇試驗則無明確證據證明使用安全裝置可降低NSI。不過有4篇其他試驗關於「安全裝置會增加血液潑濺發生次數」的證據品質中等,這些試驗使用的安全系統必須由使用者主動啟動 (相對風險 [relative risk, RR] 為1.6,95% CI為1.08至2.36)。

有2篇試驗並未發現明確證據,顯示採用安全注射裝置會影響NSI的發生率。

有1篇試驗指出,採用多重安全裝置可降低NSI的發生,但另一篇試驗並未得到相同結果。有1篇試驗顯示,使用安全收集容器可降低NIS,但與其他2篇試驗的結果並不一致。

本次文獻回顧所納入的試驗,並未發現哪一種類型的裝置效果較佳,例如護罩或回縮針頭。

翻譯紀錄: 


翻譯者:臺北醫學大學實證醫學研究中心
本翻譯計畫由衛生福利部補助經費,臺北醫學大學實證醫學研究中心、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