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照顧者對癌症病人的心理社會支持

背景

非衛生專業人員越來越多地為患有癌症的伴侶,家人或朋友提供照護,這可能對其健康和福祉產生負面影響。心理社會介入包含心理或社會支持並涉及醫護人員和照護者之間(或護理人員-病人)直接互動,可有助於解決護理人員對健康的負面影響。

問題回顧

與非專業的長期照護癌症病人相比,健康和幸福相關的結果,社會心理介入的效果如何?

結果

我們發現19項試驗,將心理社會介入與常規照護進行比較,在研究中包括近四千名參與者。研究包括在疾病的所有病程受不同癌症影響的人之照護者。介入措施有差異介入包含提供信息和/或教導照護者(或照護者-對病人)應對、溝通或解決問題的技巧,以管理症狀或改善人際關係。由護理人員、心理學家或其他專業人士,在門診或在家中通過電話進行介入。

介入後,照護者的生活品質可能立即有極小的益處,但這可能不會持續。對心理社會介入後6至12個月的病人的生活品質可能幾乎沒有影響,但我們不能確定介入後能否立即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在介入後的任何時間,社會心理介入對照護者的沮喪、焦慮、痛苦、身體健康以及病人的焦慮和痛苦可能幾乎沒有影響,或者在介入後6至12個月立即影響病人的憂鬱和病人的身體健康。社會心理介入後可能對病人立即的身體健康或三至六個月對病人的憂鬱症狀都幾乎沒有影響。

三項研究報告了不良反應,包括痛苦和與性功能相關的苦惱增加,照護者的關係滿意度降低,病人的苦惱水平增加,以及某些參與者認為不適當的介入措施。沒有研究關注照護者或病人之成本效益或介入滿意度。由於證據品質通常較低,因此研究必須謹慎。

結論

無論病人癌症階段或類型如何,心理社會介入對照護者的臨床意義程度結果均沒有影響。也許,其他結果(如關係品質)或其他心理社會介入(如冥想)可能對照護者更有幫助。介入應接受更好的試驗。介入措施的發展應包括照顧者,並特別注意個人需求。

翻譯紀錄: 

翻譯者:蔡孟軒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