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結構式問卷(IQCODE)偵測可能發展為失智症的個體

研究背景

準確的識別失智症患者是一般大眾與專業人士共同關注的議題。失智症通常在疾病晚期才被診斷出來,這項特點可能限制了即時獲取適當的健康與社會支持。是否能在症狀變得困擾或明顯之前偵測出早期出失智症越來越受到關注。 其中一種方法是測試一個人,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重新評估他們,看看他們是否患有失智症。

本篇文獻回顧的焦點在於評估Informant Questionnaire for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簡稱IQCODE,的失智症問卷之準確性。我們將初始的IQCODE分數視為是否可以識別在數月或數年後罹患失智症的人。

我們搜索了已發表的電子數據庫,尋找所有關於 IQCODE 和之後診斷失智症的研究。我們於科學數據庫進行搜索可得的論文,發布日期截止於2016 年 1 月。

研究特點

我們發現三篇相關論文皆在特定的醫療層級中執行。其中兩篇論文只包括急性中風患者,而另一篇包括髖部骨折患者。這些論文在各方面存在著差異,所以我們無法評估這些研究結果。一般來說,患者“陽性”的 IQCODE 結果會發展為失智症(敏感度較好),但錯誤地選出了一些沒有發展為失智症的患者(特異性差)。根據本篇回顧研究,無法於於現況提出建議。

研究證據之品質:

採用的研究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追蹤失智症患者存在著挑戰。並非所有的研究都確保參與者在受試前沒有失智症,而且這些研究只表明了新病例。同樣的,因死亡或其他疾病,許多受試者參加研究後無法進行重新評估。

該文獻回顧由英國(格拉斯哥、愛丁堡、牛津)的研究中心團隊進行。我們沒有這項研究的外部資金,也沒有可能影響我們對研究數據評估的利益衝突。

翻譯紀錄: 

翻譯者:楊韻璇(臺大醫院,護理師)【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