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資訊
- 有證據表明,由人們自己完成的認知評估工具可用於失智的檢測和診斷。
- 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推薦一種評估工具而不是另一種評估工具。
- 需要進一步研究這些評估工具在不同環境中的使用,例如診所或人們的家中,以及表明失智的分數。
為什麼改善失智的檢測很重要?
由於全球人口壽命延長,未來被診斷出患有失智的人數預計將大幅增加。這將帶來巨大的醫療保健和社會成本。失智症是一種永久性疾病,記憶力會逐漸惡化,直到人們在日常活動中需要幫助為止。準確、快速的診斷使失智病人及其家人能夠獲得治療和支持。如果未能識別出存在的情況(假陰性測試結果),可能會導致延遲獲得幫助記憶、思維和行為的治療以及獲得社會服務(例如社會工作和職業治療)的支持。失智的錯誤診斷(假陽性測試)可能會給人們及其家人帶來情緒和心理上的痛苦。目前,失智的診斷需要在專門診所進行面對面的評估,其中會考慮病史、身體檢查、血液檢查和腦部掃描。
什麼是自我管理認知評估工具?
自我管理認知評估工具是由人們自己完成的測驗。它們旨在評估心理能力(即認知)的不同方面,包括記憶、語言和感知。這些工具可能涉及要回答的問題或要完成的任務。這些自我施測工具無法取代診斷失智症所需的詳細臨床評估,但在面對面評估可能困難的情況下,如全球大流行期間或醫療服務匱乏的地區,它們可能會有所幫助。有許多不同的認知評估工具;它們的內容、評分系統和格式(電子或書面)各不相同。
我們想了解什麼?
我們想了解人們可以自己完成的認知評估工具在檢測失智方面有多準確。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檢索了調查任何醫療機構中成人(18 歲以上)失智自我管理認知評估工具準確性的研究。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了 11 項研究,共有 2,303 名參與者測試了六種不同的工具。五項研究著眼於一項名為「測試你的記憶力」的測驗;這是用五種不同的語言進行測試的。兩項研究著重於「認知思維能力自我管理測試」;其中一項研究測試了書面版本,另一項則測試了電子版本。一項研究分別檢視了以下認知評估工具:「時鐘完成測試」、「韓國失智症篩檢問卷-認知」、「BrainCheck 記憶」和「MyMemCheck」。這些工具都有不同的評分系統,有些研究著眼於每個工具中的多個切截分數——以表明該人是否患有失智。
研究在歐洲、美國和韓國進行。醫療保健機構納入社區中心、療養院和醫院診所,有些研究納入多種機構。參加測試的人其平均年齡因研究而異,從 50 至 60 歲到 80 至 90 歲不等。
我們發現這些認知評估工具在識別失智症病人方面的準確率為 55% 到 100% 之間,而排除失智症的準確率則為 45% 到 100% 之間。這些範圍是由於研究人群、環境、評估工具類型和診斷切截分數(即診斷失智的分數)的差異造成的。我們總結了使用「測試你的記憶力」的三項研究結果,發現使用 42/50 的截止分數,該評估工具可以在大約 94% 的時間內正確識別患有失智的人,並在大約 66% 的情況下正確排除失智的時間。
本文獻回顧中各項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如何?
在我們發現的研究中,這些工具對一個人是否患有失智的診斷是透過傳統的、面對面的失智臨床評估來證實的。一些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存在一些問題,包括選擇研究參與者的方式,以及臨床評估的時間和細節並不總是明確的。一些研究的受試者人數較少。
測試準確性結果是根據我們檢視研究證據的綜合總結。各個研究得出的結果差異很大,因此我們無法確定這些認知評估工具在臨床實務中是否都會產生相同的結果。
本篇文獻回顧的更新日期為何?
證據更新至 2022 年 11 月。
翻譯者:吳君蕙 (私立長庚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 :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