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資訊
- 對於原發性常壓性水腦症 (iNPH) 患者,透過手術將過量液體移出大腦(腦脊髓液 (CSF) 分流術),可能會在短期內(術後不到六個月)改善步行速度和殘疾。
- 腦脊髓液分流術不會導致任何死亡,重複手術也很少見,但在評估的研究中,不良反應很常見。
- 需要更多證據來找出腦脊髓液分流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甚麼是原發性常壓性水腦症?
原發性常壓性水腦症 (NPH) 是一種醫學病症,正常充滿液體的大腦結構(腦室)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大(腦積水),並且周圍的大腦結構緩慢變化以適應這種情況。最終,重要的大腦結構受到影響,導致行走困難、失智和失禁等症狀。有時,腦室變大有明確的原因,例如頭部受傷後,血液會「堵塞」腦室。然而,在老年人(60 歲以上)中,NPH 的發生沒有明確的原因,稱為「原發性」常壓性水腦症 (iNPH)。
我們想從研究中發現甚麼?
自 1965 年以來,已有報告指出,透過將管子插入大腦或脊椎椎管,將腦脊髓液 (CSF) 轉移到腹腔或右心房等低壓區域(腦脊髓液分流),iNPH 患者的病情會有好轉。然而,大多數支持使用腦脊髓液分流術的證據品質較低,並且沒有將接受腦脊髓液分流術的患者與未接受腦脊髓液分流術的對照組進行直接比較。因此,醫師對腦脊髓液分流手術對 iNPH 的益處有不同看法。我們想要比較現有的高品質研究,看看是否有證據顯示腦脊髓液分流可以改善步行(步態)、殘疾、認知功能(思考)、泌尿功能和生活品質。我們也想知道腦脊髓液分流是否與任何不良反應有關。
我們做了甚麼?
我們搜尋並比較了所有符合以下條件的研究:NPH 患者被隨機分配至腦脊髓液分流組或對照組(延遲腦脊髓液分流組或腦脊髓液分流的分流器被暫時設定為「非活動」模式的組別)。我們僅納入病因不明且有以下病徵的 NPH 患者:行走、認知或膀胱控制困難。
我們發現了甚麼?
我們在文獻回顧中納入了四項研究,但在分析中只能使用三項研究的資料。一項較大的研究來自日本,三項較小的研究來自瑞典、英國以及美國、加拿大和瑞典的合作。所有研究僅納入有病徵的 iNPH 患者(平均年齡 75 歲),他們行走困難,伴隨或不伴隨認知和膀胱控制問題。患者被觀察了 6 到 12 個月。納入的研究總共涉及 140 名參與者(73 名接受主動/立即腦脊髓液分流術,67 名對照組)。
結論是甚麼?
與對照組相比,腦脊髓液分流很可能會提高步行速度。腦脊髓液分流或許可改善步行功能,但改善幅度未明。腦脊髓液分流很可能會大大改善患者的殘疾。每為 3.4 名參與者進行腦脊髓液分流術,便能使 1 名參與者功能獨立(能夠進行日常生活活動)。目前尚不清楚腦脊髓液分流手術是否會影響認知功能或產生不良影響。沒有關於腦脊髓液分流會如何影響生活品質的資訊。
研究證據的限制是甚麼?
我們對改善步行速度和殘疾的結果有中等信心。我們對其他結果的信心是低到非常低。納入的研究規模非常小,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增強我們對證據的信心。這些研究欠缺比較手術組和對照組的不良反應數據。在接受腦脊髓液分流手術的參與者中,52% 的人出現了任何類型的不良反應,但分流後需要重複手術的情況很少 (8.9%),並且沒有與腦脊髓液分流手術明顯相關的死亡。分流手術後 12 個月內,中風的發生率高於預期 (8%);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這項發現。
證據最後的更新日期為何?
文獻證據更新至 2023 年 2 月
翻譯者:陳澤文 CHAN CHAK MAN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