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訊息
-
關於剖腹產同時進行肌瘤切除術(即切除子宮肌瘤的手術,子宮肌瘤為良性腫瘤) 對輸血需求、出血風險、住院時間、手術時間、重大手術風險及產後發燒(即分娩後數日內體溫升高)風險的影響,目前的證據非常不確定,因此無法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
作者們不知道剖腹產肌瘤切除術對血紅素(紅血球中的一種蛋白質,有助於輸送氧氣到全身)的變化或未來生育能力的影響。
什麼是產後大出血(PPH)?
產後大出血被定義為在分娩後 24 小時內發生的大量出血,失血量達 500 毫升或以上。它是全世界產婦死亡和疾病的主要原因。產後大出血每七分鐘就導致一名產婦死亡。
我們想了解什麼?
子宮肌瘤(在子宮內或周圍生長的非癌性腫瘤)影響越來越多的女性。在過去,由於過度或大量出血的風險,醫生會避免在剖腹產(透過切開母親腹部分娩嬰兒的外科手術)期間切除子宮肌瘤(也稱為肌瘤切除術)。在分娩時切除子宮肌瘤被認為會導致手術時間更長、住院天數更多。然而,切除子宮肌瘤對於女性保留未來的生育能力具有潛在的好處。對於已經進行剖腹產的女性來說,這可能提供了一個進行此項手術的獨特機會。我們想要找出患有子宮肌瘤的孕婦在接受剖腹產時,進行子宮肌瘤切除術與不進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好處和危害。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檢索了針對患有子宮肌瘤的孕婦進行剖腹產手術和單純剖腹產手術的研究。我們比較並歸納這些研究結果,並根據研究的方法、規模等要素,評估我們對於這些證據的信心。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找到 23 項研究,涉及了 7,504 位女性。其中規模最大的研究有 2,565 名女性,最小的硏究有 50 名女性。這些研究是在世界各地的高收入或中高收入國家進行的(這意味著這些國家擁有良好或優秀的醫療設施);大部分是在土耳其完成的。5 項研究僅納入懷有一個嬰兒的女性們,以及 1 項研究僅納入懷有雙胞胎的女性們。大多數研究並沒有顯示剖腹產是由產婦自願選擇的還是作為緊急手術進行的。只有 4 項研究報告了其資金來源。
證據的侷限性是什麽?
我們非常不確定剖腹產肌瘤切除術對輸血需求、出血風險、住院時間、手術時間、手術當下進行重大手術的風險以及產後幾天發燒風險的影響。許多因素影響了我們對證據的信心。首先,群組間的差異可能是由於女性之間的差異而非治療之間的差異所導致。其次,許多研究涉及的女性數量少。第三,某些結果因硏究而異。沒有關於血紅素(紅血球中的一種蛋白質,有助於輸送氧氣到全身)或未來生育能力的結果。
總體而言,這表示我們無法對剖腹產同時進行肌瘤切除術的利弊做出有確定性的結論,因為這些研究可能未提供可用的資訊,也可能其結果的可信度極低。需要進一步來自設計良好的研究,探討剖腹產同時進行肌瘤切除術的使用,尤其是在較貧困的國家。
這些證據的更新程度如何?
證據更新至 2024 年 2 月 2 日。
翻譯者:張頌華 Sunghua Chang(台北市紅十字會急救教練 sunghua@alum.berkeley.edu)【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 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