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深咬合和上前牙舌倾的正畸治疗

系统综述背景

口腔正畸学关注的是颌骨和面部的生长、牙齿的发育以及牙齿和颌骨咬合的方式。理想情况下,下前牙咬合在上前牙后表面的中间。当下前牙比理想情况下上前牙咬得更远时,这被称为II类咬合畸形。II类2分类咬合畸形的特征是上前牙舌倾(向口腔上颚倾斜)和过度咬合(前牙垂直重叠),这可能导致口腔问题并可能影响外观。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特殊的牙套(功能性矫治器)来纠正,它可以使上前牙向前移动并改变上颌或下颌的生长,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些牙套可以从口腔中取出,这种方法通常不需要拔除任何恒牙。可能需要使用固定支架进行额外治疗,以确保获得最佳效果。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向后移动臼齿来为前牙的矫正提供空间。这是通过使用头架(头帽矫治器)从头部后部向牙齿施加力并将该力传递到连接到后牙的固定或可拆卸牙科支架的一部分来完成的。可以在拔除恒牙、或不拔除恒牙的情况下进行治疗。

如果使用头帽矫治器不可行,则后牙可以通过连接到横跨口腔上颚或与口腔上颚前部接触的固定牙弓的带子固定到位。这种治疗通常需要从上牙弓的中间拔出两颗恒牙(每侧一颗)。

研究目的

我们进行了这项Cochrane系统综述,以了解在II类2分类咬合畸形畸形儿童中,不拔除恒牙的正畸治疗与不进行正畸治疗或涉及拔除恒牙的正畸治疗是否具有不同的效果。

研究方法

我们检索了截至2017年11月13日的科学文献,没有发现相关研究可纳入本综述。

研究结果

对于II类2分类咬合畸形的儿童,没有临床试验评价在不拔除恒牙的情况下进行的正畸治疗是否比不进行正畸治疗或涉及拔除恒牙的正畸治疗更好或更差。

作者结论

临床试验没有证据表明建议或不鼓励任何类型的正畸治疗来矫正深咬合且上前牙向口腔上颚倾斜的儿童的牙齿。由于设计和实施具有挑战性,因此似乎不太可能进行试验来评价这种治疗方法。

作者结论: 

临床试验没有证据表明建议或不鼓励任何类型的正畸治疗来纠正儿童II类2分类咬合畸形。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改变,因为评价II类2分类咬合畸形的最佳管理的试验由于患病率低、招募困难和随机化的伦理问题而难以设计和实施。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II类2分类咬合畸形的特征是上前牙舌倾(向口腔上颚倾斜)和过度咬合(深咬合),这会导致口腔问题并可能影响外观。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特殊的牙套(功能性矫治器)来纠正,它可以使上前牙向前移动并改变上颌或下颌的生长,或两者兼而有之。大多数类型的功能性矫治器都是可拆卸的,这种治疗方法通常不需要拔除任何恒牙。可能需要使用固定支架进行额外治疗,以确保获得最佳效果。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向后移动臼齿来为前牙的矫正提供空间。这是通过使用头架(头帽矫治器)从头部后部向牙齿施加力并将该力传递到连接到后牙的固定或可拆卸牙科支架的一部分来完成的。可以在拔除恒牙、或不拔除恒牙的情况下进行治疗。

如果无法使用头帽矫治器,则后牙可通过与放置在口腔上颚或与口腔上颚前端接触的固定杆连接的带子固定在适当的位置。这种治疗通常需要从上牙弓的中间拔出两颗恒牙(每侧一颗)。

研究目的: 

确定在II类2分类咬合畸形的儿童中,不涉及拔除恒牙的正畸治疗是否会产生与未进行正畸治疗或涉及恒牙拔除的正畸治疗不同的结果。

检索策略: 

Cochrane口腔健康组(Cochrane Oral Health)的文献检索信息专员检索了以下电子数据库:Cochrane口腔健康组专业注册库(Cochrane Oral Health’s Trials Register)(至2017年11月13日)、Cochrane图书馆的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2017年,第10期)、MEDLINE Ovid(1946年至2017年11月13日)和Embase Ovid(1980年至2017年11月13日)。为了找到任何未发表或正在进行的试验,我们还检索了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The 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Ongoing Trials Register;ClinicalTrials.gov)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apps.who.int/trialsearch)。我们还联系了可能参与任何II类2分类咬合畸形临床试验的国际研究人员。

纳入排除标准: 

矫正儿童深咬合和上前牙舌倾的正畸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和对照临床试验(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CCT)。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独立筛选检索结果以找到符合条件的研究,并从任何纳入的试验中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我们曾计划使用随机效应meta分析;以95%的置信区间将效应估计值表示为连续性结局的均差和二分结局的风险比;并调查任何临床或方法学异质性。

主要结果: 

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评价儿童II类2分类咬合畸形治疗的RCT或CCT。

翻译笔记: 

译者:冷严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英语中医药国际传播方向),审校:尹珩(北京中医药大学20级英语(医学)),2023年4月29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