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回顧問題
針對中風病人語言問題(即為「失語症」)所採行之語言治療,我們回顧了相關文獻以了解其療效。
背景
大約三分之一的中風病人會發展出失語症,下述溝通領域中,可能會有一個或多個受到影響:說話能力、口語理解力、閱讀以及寫作。中風後各個恢復階段的失語症,語言治療師皆會進行評估、診斷及治療。他們與失語症病人、家屬和其他醫療照顧專家密切合作。我們想要了解:針對失語症的語言治療是否有效,及其與非專業社服協助兩者間的優劣。同時我們也想了解哪種治療方式能達到最好的恢復程度。
研究特色
目前研究證據收錄至2015年9月前的研究,此份文獻回顧中,我們納入了 57 份研究,共計 3002 名失語症病人。我們回顧了所有語言治療的類型、方案及執行方式。
主要研究結果
根據 27 份研究(共計 1620 名失語症病人)顯示,相較於無治療介入,語言治療更有利於語言的功能性使用、語言理解(例:聽力或閱讀)及語言產生(口說或寫作),但上述效益能維持多久目前仍不清楚。
至於語言治療與社服協助之間的差異,則沒有太多資料可供比較。從九項研究資料(共計 447 位失語症病人)來看,兩者語言能力的測量可能並無區別。然而,中斷接受社服協助的人比中斷語言治療的病人要多。
另有三十八項研究比較兩種不同的語言治療類型(共計納入 1242 名失語症病人)。這些研究比較語言治療的不同治療方案(訓練強度、訓練量及持續時間)、執行方式(團體、一對一、自願者、電腦輔助)和不同的方法。我們需要更多相關的比對資料。短期內長時間的治療(高密集)顯示對參與者日常生活語言的使用較有幫助,同時也能降低失語的嚴重程度。然而,中斷高密集(每週最多 15 小時)治療的人也比中斷低密集治療的患者要多。
研究證據品質
整體而言,研究的執行及報告品質有待改善。關鍵特性的報告只占最新試驗的一半。因此,無法判別此結果是由於研究執行不佳,抑或是報告品質不佳所導致。若能有更多項研究、納入更多名失語症病人,對我們所做的比較結果也將有所幫助。
翻譯者:林欣慧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