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回顧問題
藥物,心理,非侵入性腦刺激或這些介入措施的組合是否可以預防憂鬱症並改善中風後的情形?
背景
預防中風後憂鬱介入措施的作用尚不清楚。憂鬱症是中風常見且重要的併發症,常常被忽略或處理不當。對於中風後早期介入策略是否能降低憂鬱症的風險,是否會改善那些在評估時沒有憂鬱症的病人康復狀況,目前還知之甚少。
文獻搜尋日期
我們於2018年8月13日進行文獻搜尋。
硏究特點
我們納入了一些試驗,這些試驗報告了使用藥物和心理介入措施來預防中風後的憂鬱症。受試者的平均年齡為55至73歲。試驗來自亞洲(3個),歐洲(8個),北美(5個)和澳大利亞(3個)。
關鍵結果
我們納入了19項試驗(12個藥物試驗和7個心理試驗),共1771名受試者。有9項藥物和2項心理學試驗的結果表明這些治療方法可以降低患憂鬱症的風險。 少數研究(八項藥物和五項心理學研究)未發現死亡或不良反應的增加。
證據品質
由於研究設計中的限制,我們評定證據的品質非常低。
結論
由於有資格參加這些臨床試驗的生存者比例很小,我們將這些發現推論到所有中風生存者的能力有限。需要更多設計良好的臨床試驗,以測試預防所有中風生存者憂鬱的實用介入措施。
翻譯者:張庭禎
服務單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職稱:學士生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