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隧道症候群術後復健

文獻回顧問題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後的復健治療是否有效且安全?

研究背景

腕隧道症候群(CTS)是指手腕通過骨頭和纖維性隧道的神經受到壓迫的狀況。這會導致手部疼痛、麻木和刺痛,有時會延伸到前臂。在晚期階段,一些患有腕隧道症候群的人會出現手部無力和肌肉萎縮的情況。腕隧道症候群在女性和暴露在特定危險因子(糖尿病、肥胖、關節炎、老年、特定職業、陳舊性腕關節骨折)的人中更常見。許多人接受手術以減輕神經壓力、減輕疼痛、改善感覺和手部功能。有時,病人會在手術後接受復健治療。術後復健治療被認為可以加速康復並緩解手術引起的疼痛或症狀。這是 2013 年首次發表的文獻回顧的首次更新。

研究特性

2015 年 9 月 29 日,我們搜尋了所有相關的臨床試驗,將復健治療與另一種復健治療、不治療或安慰劑(假治療)進行了比較。我們發現了 22 項試驗,共有 1,521 名參與者,評估了腕隧道症候群手術後不同復健治療的好處和危害。其中 2 項試驗於本次更新納入。

關鍵結果與證據品質

根據這些研究,我們發現,關於復健治療益處的證據有限且品質低,包括使用腕矯正器 (副木) 固定、手術後使用敷料、運動、冷療、各種手部復健療法聯合應用、雷射治療、電療、疤痕脫敏以及使用山金車。極少有研究報告了這些治療的安全性。

需要更多的研究以調查腕隧道症候群術後病人復健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證據更新至 2015 年 9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鐘建麟【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