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 我們回顧了有關肺部復健對間質性肺病 (ILD) 患者的運動能力、呼吸急促和生活品質之影響的現有證據。
研究背景: ILD(一種肺部結痂且使呼吸日漸困難的疾病)患者在運動時,通常會有運動能力下降及呼吸急促的症狀。肺部復健可以改善其他患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健康狀況,但有關肺部復健對 ILD 患者的效果,目前資訊較少。我們想了解針對 ILD 患者,肺部復健是否相對具有優勢且可以安全地執行。同時,我們也想知道針對原發性肺纖維化(IPF),一種進展快速的 ILD 疾病,肺部復健是否能帶來好處。
收錄文獻: 一共收錄 21 篇文獻,共 909 位 ILD 患者。我們合併、比較了 16 篇文獻之結果,其中有 365 位受試者接受肺部復健;319 位受試者沒有接受肺部復健。收錄的文獻中,九項研究僅收錄 IPF 患者、三項研究僅收錄類肉瘤(肺內產生小片斑狀紅腫組織)患者、兩項研究僅收錄因職業造成的粉塵相關 ILD 患者、另外八項研究則收錄了不同種類的 ILD 患者。受試者的平均年齡從 36 到 72 歲。所有肺部復健計畫都由耐力訓練(跨步、走路、踩腳踏車或綜合訓練)組成,部分計畫納入額外的力量訓練。大部分計畫持續八至十二週,受試者每週進行兩至三次訓練。
主要結果: 相較於沒有接受肺部復健的受試者,接受肺部復健的受試者在訓練結束時能走更遠──平均每六分鐘多走 40 公尺。同時,受試者的最大運動能力有所提升、呼吸困難次數變少、生活品質也有所改善。IPF 患者在肺部復健後,運動能力、呼吸困難和生活品質都相對地改善。進行肺部復健六到十二個月之後,接受訓練與未接受訓練的受試者相比,仍能走得更遠──平均每六分鐘多走 37 公尺。在呼吸困難及生活品質的部分,也仍有改善。針對 IPF 患者,在肺部復健六至十二個月後,其改善是否持續尚無法肯定。在收錄的文獻中,肺部復健沒有任何副作用。
證據等級: 證據等級為中至低。這主要是因為訓練方法的報告不充分,評估人員對訓練方法缺乏盲性,以及部分結果的變異性。
研究結果: 肺部復健可能改善 ILD 患者 (包括 IPF 患者) 的運動能力、症狀、和生活品質,且可以被安全地執行。這些結果支持將肺部復健納入 ILD 患者的治療中。今後的研究應探討如何使運動訓練後的改善更持久,特別是針對 IPF 患者以及可以從運動訓練中得到最大利益的患者們。
此研究更新至 2020 年 6 月。
翻譯者:陳怡儒 (新加坡 陳篤生醫院,呼吸治療師)【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