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癌症患者出現血栓的機率較高。發現血栓後,初期所使用的血液稀釋劑(抗凝血劑),包括傳統肝素(UFH,透過靜脈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每天皮下注射一到兩次,dalteparin 及 tinzaparin 是兩種不同類型的低分子肝素)及 fondaparinux(每天皮下注射一次)。這些血液稀釋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存在差異。
研究特性
我們搜尋科學數據庫內的臨床試驗,這些試驗比較四肢或肺部被診斷出血栓的癌症患者使用不同血液稀釋劑的狀況。我們也將患有實質固態瘤或血癌之成人及兒童病患的試驗包括在內,未考慮癌症的治療類型。這些試驗旨在觀察病患是否死亡、有復發性血栓或出血的狀況。目前最新的研究證據截至 2021 年 8 月。
主要研究结果
我們共確定了 15 項研究。從 5 項研究中的數據顯示,比起傳統肝素,使用低分子肝素有機會降低治療 3 個月後的死亡率,同時也能稍微降低血栓復發的機率。但我們尚未發現任何數據能夠比較這兩種藥物對出血狀況的影響。除此之外,我們發現 fondaparinux 可能會增加治療三個月後的死亡率,另外在抑制復發性血栓及大出血上可能也無顯著效果,且會增加造成微量出血的機率。而近期發現的證據顯示,dalteparin(其中一種低分子肝素)能夠稍微降低死亡率、減少血栓復發及微量出血,但大出血狀況可能會輕微增加。
研究證據的可信度
根據所有評估結果,我們判斷比較低分子肝素與傳統肝素的證據為低證據品質、而比較 fondaparinux 與肝素的證據也屬於低證據品質,然而其中針對微量出血的判斷,則為中等證據品質,而對於比較 tinzaparin 及 dalteparin 也為低證據品質。
翻譯者:Sovena Hsieh【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台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 E-mail : 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