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獻回顧的重要性
肝性腦病變是一種由於肝功能衰竭或門脈分流(或兩者皆有)引起的腦功能障礙。肝性腦病變(臨床明顯型)和最小肝性腦病變(臨床不明顯型)都會顯著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和日常功能,並對醫療資源造成重大負擔。益生菌是活微生物,以適當的量給予時,可能對病人的健康帶來益處。我們搜尋並總結了有關任何劑量益生菌的隨機試驗,這些試驗比較了益生菌與安慰劑或不介入,或與其他任何治療在患有任何程度急性或慢性肝性腦病變的病人中其效果及風險。
主要發現:
證據截止至 2016 年 6 月。在所納入的 21 項試驗中,共有 1,420 名參與者,其中 14 項試驗將益生菌與安慰劑或未採取治療進行比較,7 項試驗則將益生菌與乳果糖進行比較。這些試驗的治療持續時間從 10 天到 180 天不等。
與安慰劑或無介入相比,益生菌可能改善復原情況,並可能有助於改善顯性肝性腦病變的發展、生活品質和血漿氨濃度,但對死亡率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或無顯著差異。與無介入相比,益生菌可能稍微改善生活品質;然而,這一結論是基於三項低品質證據的試驗得出的。益生菌是否優於乳果糖治療肝性腦病變尚不確定,因為現有證據的品質極低。但是在任何試驗中,都未報告有因益生菌引起的敗血症。與安慰劑或乳果糖相比,沒有證據顯示益生菌會導致更多的不良事件。
經費來源
8 項試驗公布了其資金來源,其中 6 項是獨立資助,2 項是由業界資助。其餘 13 項試驗未披露其資金來源。
本文獻的侷限性
許多納入的試驗存在較高的系統性誤差(「偏差」)風險和較高的隨機誤差(「機會因素」)風險。因此,我們認為這些證據的品質較低。
結論
與安慰劑或無介入相比,益生菌可能改善復原情況,並可能有助於改善顯性肝性腦病變的發展、生活品質和血漿氨濃度,但益生菌對死亡率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或無顯著差異。益生菌是否優於乳果糖治療肝性腦病變尚不確定,因為現有證據的品質極低。需要更多高品質的隨機臨床試驗,並標準化結果收集和數據報告,以進一步澄清益生菌的真實療效。
翻譯者:郭映彤【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