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氣體與生理食鹽水輔佐阻力減退技術 (loss of resistance technique) 用於識別硬膜外腔

文獻回顧問題

使用空氣或生理食鹽水輔佐阻力減退技術 (抵抗注射器中活塞的壓力瞬間消失,使其可以順暢推動) 來識別硬膜外腔時,何種方式可以更有效、安全且減少併發症的產生?以及有什麼指引可於臨床實踐時可以提供給醫師參考?(硬膜外腔圍繞著脊髓及其外膜,脊髓神經及與之連結的身體各個部位神經皆被其圍繞著。)

背景

一項針對麻醉科醫師的調查顯示,53% 的受測者使用生理食鹽水輔佐阻力減退技術 (loss of resistance technique, LOR);37% 的受測者使用空氣輔佐 LOR;6% 的受測者空氣與生理食鹽水皆會使用;3% 的受測者採用其他不同的技術,或是搭配上述不同LOR 技術執行。採用良好的硬膜外腔辨認方式不僅對於良好的麻醉品質很重要,在避免其併發症 ─ 例如硬膜外血腫 (血液聚積於顱骨和硬腦膜之間) 和偶見的下背痛 ─ 也是很重要。

研究特性

接受外科手術的成人 (18歲以上)、產程中之孕婦和術後接受疼痛控制的病人。目前的證據截至 2013 年 9 月。我們納入了 7 項研究,共有 852 名受試者。受試者被醫生追蹤的最長時間為分娩後 24 小時。納入研究的品質被認為是合理的。

主要結果

我們檢視了以下研究結果:無法定位硬膜外腔、導管意外放置 (導管插入錯誤)、脊髓硬膜外合併失敗 (結合脊隨和硬膜外麻醉的好處的區域麻醉失敗)、未麻醉的區域 (unblocked segments, patchy block)、以及疼痛。我們沒有發現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使用空氣或生理食鹽水時的結果不同。

證據品質

由於進行的研究只有執行不錯 (不同文獻之間結論相似、研究設計存在小問題、資料不齊全),因此我們將其整體證據品質評定為低。研究結果的適用性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本回顧中的描述大多都是從產婦中獲得的。

結論與未來研究

低品質的證據表明,空氣和生理食鹽水輔佐阻力減退技術用於識別硬膜外腔和減少其併發症是沒有差別的。

翻譯紀錄: 

翻譯者:潘希鈞(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NTUCC,臨床試驗暨同位素治療病房兼腫瘤內科病房護理師)【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 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