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疾病,其反復發作是由於大腦異常放電所致。我們在這篇文獻中研究了兩種類型的癲癇發作:從大腦的一個區域開始的局部型癲癇,以及同時在兩個大腦半球開始的全身型僵直-陣攣性癲癇。
對於大約 70% 的癲癇患者而言,癲癇發作可以得到控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癲癇發作可以透過單一的抗癲癇藥物得到控制。目前在英國的國家健康暨社會照顧卓越研究院 (NICE),針對成人和兒童患者,建議將 carbamazepine 或 lamotrigine 藥物作為新診斷為局部型癲癇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而針對新診斷為全身型僵直-陣攣性癲癇來說,sodium valproate 則較為合適。然而,仍有一系列其他抗癲癇藥物可供選擇。
對於新確診為癲癇的病患而言,第一項抗癲癇藥物的選擇非常重要,並且應該考慮到該藥物在控制癲癇發作的有效性以及它們是否與副作用有關的高品質證據。將適用於不同癲癇發作類型的藥物相互比較也很重要。
回顧方法
本文獻感興趣的抗癲癇藥物為 carbamazepine、phenytoin、sodium valproate、 phenobarbitone、oxcarbazepine、lamotrigine、gabapentin、topiramate, levetiracetam、zonisamide、eslicarbazepine acetate 和 lacosamide。在這篇文獻中,我們評估了來自 89 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證據,根據這些藥物在控制癲癇發作的效果(即人們是否有癲癇復發或長期沒有癲癇發作 (癲癇症狀紓解) ),比較了兩種或多種感興趣的藥物以及有關藥物任何副作用的耐受性程度。我們將從 89 項試驗中的 39 項 ( 共 14,789 人) 的數據進行合併;對於其於 50 項試驗 ( 共 7,251 人),在本次文獻審查中並沒有可用的數據。沒有來自病患接受 eslicarbazepine acetate 藥物的數據。
我們在本次文獻回顧中進行了兩種類型的分析:首先,我們將臨床試驗中對藥物進行比較的數據進行合併;其次,我們將結合來自 11 種藥物的 “網絡” 臨床試驗之所有資訊進行合併分析。這種分析使我們能夠比較網絡中以前沒有在臨床試驗中相互比較的藥物。
主要結果
我們的 “網絡” 分析顯示,對於局部型癲癇和全身性癲癇發作的患者而言,最古老的藥物(phenobarbitone 和 phenytoin)在控制癲癇發作方面比其他藥物較好,但與 lamotrigine 和 levetiracetam 這些新藥相比,這些較舊的藥物在長期效果維持(停止治療)方面較差。Sodium valproate 是所有藥物中控制和緩解全身型僵直-陣攣性癲癇的最佳選擇。
所有藥物中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嗜睡或疲勞、頭痛或偏頭痛、胃腸道紊亂(胃部不適)、頭暈或昏厥,以及皮疹或皮膚病。
研究證據品質
這篇文獻為局部型癲癇的個案提供了高品質的證據、有關全身型僵直-陣攣性癲癇的個案則提供了中到高質量的證據,因為對於這種癲癇發作類型的人來說,一些感興趣藥物提供的可用資訊較少。
結論
該文獻回顧的結果支持 NICE 指南,即 carbamazepine 和 lamotrigine 是適合局部型癲癇發作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同時也表明了 levetiracetam 為一合適的療法。而此文獻的結果也支持使用 sodium valproate 作為身型僵直-陣攣性癲癇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並表明 lamotrigine 和 levetiracetam 是合適的替代治療方法,特別是針對那些懷孕或考慮懷孕的患者,sodium valproate 可能不是一個合適的治療方案。
本篇文獻回顧的更新日期為何?
文獻的證據採用截至 2021 年 4 月。
翻譯者:凃志道 (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研究助理)【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 :cochranetaiwan@tmu.edu.tw】